我们本期《趣谈指数》中和大家聊聊面对熊市时,以什么样的姿势更有可能“躺赢”。
在近期的文章里,我们聊到了彼得林奇的观点:“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资产在未来比现在增值得更多,那么你就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即使未来两三年甚至五年都是大熊市,股市跌得让你后悔根本不应该买股票,你仍然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年我们遭遇过的熊市。
在沪深300指数发布首日(2005年4月8日)至2023年1月5日的四千多个交易日里,市场曾经发生过47次超过5%的大跌(5%为一次熔断线),在这47次大跌里,又有15次的跌幅超过7%(7%为二次熔断线),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天是2007年2月27日,沪深300当日跌幅高达9.24%:1328只股票中的920只股票跌超9%,可谓是千股跌停的始祖。事后大家对大跌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通胀远高于市场预期以及清查银行贷款违规资金等。这种程度的暴跌可能让很多当时的投资者患上“股市崩盘创伤综合症”并离开股市,转身将资金投资于债券、货币等产品。但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这种转身并不明智。如果我们以2007年2月27日(上文提到的跌幅最大的日期)的收盘价买入沪深300并持有至2023年1月5日,沪深300全收益约为95.11%,同期中债-国债总财富(7-10年)指数(该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考虑了付息日利息再投资因素)收益约为80.82%,CPI定基指数涨幅45.79%(CPI定基指数最新发布时间为2022年11月,只有当我们的投资收益高于CPI的涨幅,我们的购买力才不会贬值)。我们从上述测算中可以得出:自跌幅最大的那一天起(2007年2月27日),投资沪深300的收益相对更高。
数据来源:Wind,前海开源基金,时间区间为2007.2.27-2023.1.5。以上仅作为指数表现的客观展示,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任何业绩保证。请投资者注意指数波动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遭遇了大熊市的猛烈一击之后,还能够勇敢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相对轻松地战胜CPI涨幅以保障购买力,还有望取得比长期债券投资更优异的成绩。考虑到当前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仍处历史相对低位(1月5日沪深300指数的PE(TTM)仅比历史上21.9%的时期更高),后续伴随着市场情绪回暖,估值逐步修复,沪深300的投资性价比优势或更加明显。
数据来源:wind,前海开源基金,截至2023.1.5,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这让我想起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的观点:
“即使1929年的股市出现了大崩盘,整整一代投资者因此而远离股市,但它对股票指数总体收益率也没产生多大影响。那些让股票投资者望而生畏的熊市,在股票收益率一路高歌的背景下也显得黯然失色。”
再来看看彼得林奇做出的精彩描述: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能够事先预计到会遇见气温下降到室外能结冰的情况,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这个时候的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路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同样的,熊市来了,牛市还会远吗?
以上是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有什么想法或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让我们一起等待春天的到来吧!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在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比例,导致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