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8-09-10 16:29:28 股吧网页版
聊透:医药还是那个跑赢GDP的长牛板块吗

不得不说医药板块最近表现不太好,距离中证医药指数(000933)在5月29日所创造的12615.03高点,到近期9700点左右的区间,中证医药指数已经下跌了23%,不可谓不令人揪心。但是比较反常的是在这样令人揪心的时刻,很多资深的基金经理最近在分享投资思路的时候会提到自己非常看好这个板块,这里面不仅是那些医药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有量化基金经理和纯粹的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以笔者主持的金牛直播栏目的到访嘉宾为例,6月低至9月初,已经有至少五位基金经理先后在直播中表示看好医药板块的后市。



怎么理解这种矛盾:医药行情不好,基金经理却抱团唱多?



当然喜欢厚黑学的同学,会觉得医药基金经理力挺医药板块,无非是为了多卖点基金,或者让已经套住的客户少点赎回,其实跟医药板块有没有投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毕竟代理问题一直是金融行业的问题之一。



不过普通股混基金经理也在力挺医药板块,按照这个逻辑就有点说不通了,毕竟这些股混基金可以选择的标的很多,最不济全部转成债券理论上也是合理的,如果不是真的看好,实际上没有必要趟这个浑水。而近期新发医药基金的基金公司,就更不能用这样的一个观点推测了。基金公司申请新发基金是需要动用很多资源的,首先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就比较贵,基金经理的收入是整个金融行业头部的水平,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也比较贵;其次,营销资源比较贵,新发一个基金不仅要有一般意义的营销费用,还需要动用大量渠道资源;最后是机会成本,基金公司,尤其是是小基金公司,每年能够发行的产品数量有限,如果一只产品发出去注定打水漂,基金公司也是压力很大的。所以不是基金公司比较有把握,一般也不会随便去碰运气。



当然,基金公司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最近几年套住了不少新发军工基金,也是蛮尴尬的一件事情。不过总体来说股混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至少是没有动机去说谎的。笔者是比较相信这样一个理念的,既然基金公司的人在研究方面投入的时间比我多,用的工具也比我好,动机也比较纯,那么基金公司的观点还是应该重视。当然靠谱不靠谱,也需要投资者自己判断。



关于医药板块是长牛的基本逻辑



医药板块是长牛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或者说是极度简单,总结起来是这样一句话。“有病了要吃药,有钱了要吃好药”。



怎么讲呢?现代医学已经不再是古代的巫医,看病吃药不再是求个心安,能否痊愈也不用看自己是否命大,对于绝大多数的病症来说,看病吃药是有效的。这样在遇到病患的时候,吃药就成了刚需,这种刚需比买房这种刚需更强烈,因为确实有卖房看病的案例。这样不论收入多寡,不论年景好坏,得病了该吃药都得吃药。所以,医药行业会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入。尽管消费也也是经常被跟医药同时提到的长牛题材,但是相对于病患而言,一方面人们消费的兴趣常常会变,比如现在人们已经几乎完全抛弃胶片相机和非智能手机了;而且弹性很大,手头紧的时候可以不买Iphone换小米,不用扫地机器人用扫把,手头宽裕的时候家里从老到幼,人人换新手机。但人们需要用药的场景概率上是个定数,跟经济周期什么的都没有关系,特朗普再跳脚,也影响不到北京心脑血管医院排队的队伍,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荷包富裕,儿科挂号的时候是挂普通号还是专家号?当然像笔者这样的抠门老爹,一定是先判断一下必要程度,再去衡量的。不过宝妈通常直接选择专家号。因为通常价格更贵的,代表更好的。看病这种事情,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治愈,效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价格,这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更好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推理结果,在需要医药治病的场景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所有人收入上涨的条件下,人们都倾向于购买更好、更贵的药,这样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医药方面的支出就会增长,而医药企业就会赚到更多的钱。赚到更多的钱,自然对应的股票就会有更好的收益率。



现实是否支持这种长牛的逻辑



基金经理在验证这种逻辑存在的时候喜欢用很多数据,刚好9月4日的金牛直播中,笔者请到了中融基金的基金经理付世伟先生,所以下边就引用一些付世伟先生在直播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



上图是MSCI全球医药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的对比,以及美国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对比。可以看到在此前20年,不论是全球市场,还是美国市场,医药指数都是跑赢整个大盘的。有人说,国外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最近二十年全球经济显然是增长的,所以医药指数能够跑赢全球增长的速度,一定角度印证了上面提到的长牛逻辑。



那么中国股市很多人调侃是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因为上证指数折腾了这么多年还在3000点一下晃悠,但是GDP至少是可以代表中国经济增长的。



近二十年国内GDP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截止日期:2016年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1997年至2016年,GDP年度增幅最高为14.47%,其他时间大多在10%以下,当然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增速有进一步的下滑。



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中证医药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05年1月至2018年9月7日



早前笔者做的一期医药视频分享中统计了另外一个数据,中证医药指数(000933)2005年1月发布至2017年12月29日,年复利14.16%。如果跟GDP的增速相比,显然跑赢了GDP。所以,从国内的数据看,前面提到的逻辑也是成立的。



多事之秋:近期医药走势为什么这么难看



从上面中证医药指数的走势图可以看到,从2005年起,中证医药指数是在一个斜率是14%左右的上升通道中波浪式前进。除了2015年牛市,市场过热阶段曾突破上升通道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这样一个通道中运行。



中证医药指数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18年9月7日



在2018年以前两年,医药板块都是延续着这条上升通道比较稳健的上升的。但是进入2018年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今年2月至5月底,中证医药指数曾经出现一轮快速的上涨,尽管由于2017年医药板块企业业绩较好,所以对行情有所支撑,但是不可否认会有因国际动荡导致的避险资金抱团的现象——由于医药板块盈利能力很难受到国内外宏观局势的影响,所以常被资金当做股市中的避险品种。但是随着国际动荡的加剧,此前抱团的避险资金可能出现了撤离,因此6月以后,出现了第一轮的下滑。



但是7月初,年度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走红,让医药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医药市场。“暴利啊”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所以医药板块很快出现了反弹。但是舆论很快转向另一个关注点,“降低药价,让需要的人吃得起药”。这就与医药板块的最大利空因素“政策限价”联系到了一起,于是此轮反弹就此结束。接着是长生生物的“疫苗门”事件,在社交圈引发了一场恐慌,甚至还惊动了爱狗人士和怕狗人士,导致“异烟肼”这个极度生僻的专业词汇成为一时的网络热词。总之,对于医药板块而言,这确实有些雪上加霜、流年不利,中证医药指数也逼近了十余年上升通道的下沿。



中融基金付世伟:看好后市的四大理由



参加9月4日金牛直播的付世伟先生,主要目的是介绍中融基金即将开始募集的新发基金,中融医疗健康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006240 C类:006241)。不过前面提到了,基金公司动用全公司资源去新发一个类型的产品,通常是全公司集体智慧的成果,如果不是认为确实有市场机会,通常不会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出这样的决策。所以付世伟先生提到的看好医药板块后市的四个主要理由,笔者认为还是值得关注的。







以上数据来自于付世伟先生的直播展示



首先是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当然这一点并不是很新,因为最近谈到养老问题的时候也经常会提到老龄化加剧的问题。随着人们进入老年医药消费随之增加,而国内老龄化的进程几十年内还是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



第二是政策红利。这一块实话实说,笔者并不是很懂,毕竟医药行业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外行很难完全理解。不过此前的直播中,不止一个基金经理谈到这一点,想必在行业内其作用还是明确的。



第三是资本红利。港交所拓宽上市制度,允许尚未盈利、无收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打通医药研发变现渠道,激励药企创新。
预计首批生物科技公司会在暑假前登陆香港市场,香港医药板块存在大量投资机会。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很多明确疗效的新药往往是以新公司形式上市销售的,由于新药大多疗效明确,因此市场预期比较明确,但是新公司没有过往利润在国内市场不符合上市条件,所以港股上市的制度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四是科技红利。经过10多年研发积累,大量国产创新药即将进入收获期:按照目前评审批周期,国内创新药上市数量在2020年后有望出现
爆发式的增长.且在研发质量上,龙头公司已经率先在创新策略方面实现升级,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中国药企已初步具备全球竞争力:中国研发海外授权2015年后开始加快,“引进来” 的同时也具备了“走出去” 的能力。



付世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近期医药板块走势的市场观点,不过对近期“疫苗门”的后续影响比较乐观,认为不会出现类似于当年“毒奶粉”事件的持续影响。因为医药与奶粉行业不同,奶粉行业只有少量企业参与,而医药行业目前国内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一家企业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总结:冬天之后春天终将到来



医药板块6月以来的快速下跌回吐了2月以来的全部涨幅,资金抱团踩踏也好,热点事件也好,企业暴雷也好,不得不承认已经有所消化。至于是否还有调整,短期预测依然是很难的。不过冬天之后春天终将到来,只要GDP还在增加,医药板块增长的基础逻辑都是成立的。



当然如果对创新药的公司在港股上市的题材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付世伟先生带来的中融医疗健康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006240 C类:006241),这只基金配备了两位基金经理分别从事A股和港股的投资,可以同时投资A股和港股中的医药股票,这在同类医药主题基金中是非常有特色的创新。(文/金牛理财《老编辑聊基金》田立夫)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懂基金 作者
发表于 2018-09-10 17:19:17
长线上看,医药肯定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但是短期不确定,毕竟之前能够向上冲破通道,向下冲破也不能排除。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