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9-06-27 16:06:26 股吧网页版
稳健类投资者如何分享科创板新股收益?


普通投资者想要参与科创板的新股申购,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自己开户进场打新。个人直接参与的门槛较高,需要50万资金,外加2年证券交易经验,还有1万以上的沪市市值。


但是中签率低,操作难度大,个人直接参与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并不现实。

图片.png

如上表,扣除科创战略基金的战略投资者分走20%后,以公募基金为主(目前约3600只公募基金公告可投科创板)的网下投资者分走60—80%,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网上投资者只能分剩下的20%—40%,上交所预计符合科创板要求的个人投资者为300万人(而传统打新规则中,只有10%的股票是用于公募基金等网下投资者,其余90%都是用于个人投资者的网上发行,侧重点与科创板相反,切不可用现有板块等同于科创板中签率)。可见个人投资者科创板中签率比较低。

图片.png

另外一种途径,也是投资者可以普遍参与的,就是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经常阅读文章的朋友知道,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有多种类型。


图片.png

如上表,我们将主要参与科创板投资的四类基金收益来源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选择适合的产品。

1、开放式科创基金,主要是第一批的科创基金,主要收益来源是(1)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和(2)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来源按贡献大小排序,下同)。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适合积极型投资者。


2、科创3年配售基金,主要是第二批和第三批的科创基金,主要收益来源是(1)战略配售(2)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和(3)科创板网下打新,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债券投资收益,通过战略配售拿到的新股确实是最多的。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适合积极型投资者。


3、独角兽CDR基金,2018年发行的6只,主要收益来源是(1)债券投资和(2)战略配售新股,波动性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有个缺点是规模太大。


4、固收 科创打新基金,由老基金改造而来,规模一般在5亿左右,比前三类规模小,主要收益来源是(1)债券投资和(2)科创板网下打新。波动性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图片.png

下面主要来推算一下固收 科创打新基金的收益情况,上文所述,收益来源是(1)债券投资和(2)科创板网下打新增强的部分。增强部分其实又可以更进一步细分为科创板新股收益传统打新收益底仓股票收益,如下图


 图片.png

影响科创打新收益率简单来说包括:新股发行规模,中签率,新股涨幅。


1、新股发行规模

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超100家,平均募集资金10亿元,预计之后半年融资规模在700亿左右。


2、中签率

受网下发行比例、投资者参与数目、有效报价比例等多个因素影响。

若具体展开,科创板对于网下回拨网上比例作出了限制(5%-10%),整体向网下倾斜。


假定战略投资者配售比例在20%-30%;网上网下合计70%-80%。

网下初始分配比例为70%-80%。考虑回拨后,网下打新比例占总发行规模约42%-64%,按中位数较过去10%的网下总分配比例提升了5倍左右。


同时,网下打新50%优先向公募等A类投资者配售,较以往A股提升。A股历史数据,2016年以来打新A类投资者获配比例占网下的51%,平均参与个体数量约1600个。


假设A类网下平均获配比例升至60%。参与A类账户由目前的1600个升至2000个,测算后中签率在0.0125%-0.0190%之间,中位数约在0.016%。


3、新股预期涨幅

历史经验看,A股打新最优退出策略为开板卖出,2016年以来A股打新开板卖出,平均可以获得2.9倍的收益。此次科创板在交易规则上作出了调整,


(1)科创板上市企业前5个交易日(含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日常交易涨跌幅为20%,相比目前规定均有所放宽,新股更容易在短期达到市场预期的合理水平;

(2)科创板市场化询价定价缩小了发行定价与二级市场估值的价差空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化。我们假设新股涨幅预估在70%-90%左右。


故以5亿元的产品为例,科创板打新=新股发行规模*中签率*新股预期平均涨幅/账户规模(5亿)*2(半年年化)


图片.png


跟上面测算,5亿元的“固收 科创打新”基金,科创板新股的收益增强部分可能在2.69%~4.61%左右,再加上债券收益、股票底仓收益、传统打新收益,得出最终收益。


图片.png


由上表可见,固收 科创打新基金仍然是债券收益为主的低波动产品,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