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小型汽车某某车牌号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记2分罚100元,违法记录图像请登陆某某网址链接查询。”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不少人选择自驾游,于是很多人节后可能突然收到“交通违法提醒”,内容看起来很正规,乍看之下是不是很容易被迷惑?很多司机出于好奇会点击链接看看究竟在哪个路段违规了,其实却是诈骗陷阱!引导下载的App可能是个病毒木马,能够窃取我们手机里的个人信息,甚至可能拦截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而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参考来源:网信郑州,2023.10.08中国宁波网,2023.10.07)
不仅生活中的骗局层出不穷,投资/金融消费领域的骗局也有很多,比如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培训机构退费”“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
但是最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已在9月15日-10月15日期间联合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今天就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如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进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吧~(参考来源:人民网,2023.07.12)
案例1、培训机构退费+购买基金=诈骗!
试想,您给小孩报了一个培训班,后来培训班因为种种原因停办了,您也会尽力追回之前缴纳的培训费吗?这个时候,如果“培训班”愿意给你退费,并且给你发了退款程序提示,您会第一时间就按程序申请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要小心了,其中可能就蕴藏着陷阱!
根据警方公布的案例,A先生之前就报了一个培训班,今年7月他收到一个盖着公章的退费公告的快递,表示可以为之前的培训清退学费,但要添加清退QQ并按照对方的提醒操作。于是A先生扫描二维码添加清退QQ,对方声称将以“购买基金”的方式进行清退。A先生又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了一款指定的App,并在App内购买基金。开始时App还能正常提现,但是等到A先生转入多笔资金再进行提现时,对方就用各种名义让他继续“缴费”,最后A先生一共转账11笔,被骗150.18万元。(案例来源:网信抚州,2023.10.07)
缴学费-培训班停办/自己不想上课-申请清退学费-对方愿意退款,整个流程看起来并没有问题,但其中却隐藏着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大家记住了,当收到退费、回款等通知时,千万不要轻易操作,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进行核实。培训机构退费并让你购买基金、国债或其他理财产品的,统统都是诈骗!因为正规退费流程都是原路返回本人缴费账户,绝不可能通过购买基金、国债等方式退费。
案例2、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诈骗!
下一个诈骗手段与刚刚这个有些类似,也是“清退通知+理赔退钱”的组合,这次针对的是P2P等金融平台。
在已经公布的案例中,不法分子往往会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名义,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派发快递信函等方式,发布“金融平台清退通知”这类虚假信息。举个例子,C先生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该局刚刚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在对方的引导下,C先生通过所谓的“官方回款渠道”进行了“清退登记”,对方又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让C先生转入多笔资金,诈骗钱财。
这类案件以官方名义诈骗投资者,但大家请知晓,金融监管部门并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不仅如此,金融监管部门也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微信群、交易平台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资金清退工作。小伙伴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案例来源:光明网,2023.09.16)
案例3、加入“股票内部群”?警惕“打新股”骗局!
第三类骗局,针对的往往就是有多年经验的老股民。D先生通过“网友”推荐进入一个“荐股群”,群里每天都会有人推荐股票,还有不少人发截图反馈自己又赚了多少的股票收益。
久而久之,经不住诱惑的D先生通过群内链接下载了一款证券APP,先后在不同平台“投资”38万元,你以为自己在“打新股”暂时不能卖出,其实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案例来源:光明网,2023.07.12)
其实,不论是最近的“交通违法提醒”“呼叫转移”,还是打着“培训机构退费”“P2P清退回款”“打新股”等旗号实施的诈骗,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生活以及金融消费中的诈骗手段日新月异,你以为诈骗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投资者同时也是金融消费者,大家一定要持续关注金融反诈宣传,不断更新自己的投资防非意识,保护好自身权益和财产安全!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