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布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已经超过20条,为何补能成为了各地区、各车企的发展焦点?这对相关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超20条政策助力补能领域
从国家来看,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政策,明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出台政策,提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优化配套环境。
从地方来看,今年以来,已有20多个省市政府相继出台推进充电桩建设相关政策,不断满足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需求,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车企加速打造补能生态体系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的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零售251万辆,新建41万个公共充电桩和130万个私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如果与私桩看做1:1的用户服务数量对比,车桩比为1.5:1,充电桩数量明显有待提升。
新能源车的续航和充电两大难点依然需要改善,这不仅促使充电企业加速抢占市场,车企也在高效补能领域强势布局,以自研技术全面竞争。更为关键的是,部分车企从源头处打造高压快充车型,进军电池制造领域,深化布局补能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自己的补能生态体系。这样有助于解决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焦虑”,从源头处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充电桩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政企多方加码补能领域的背景之下,A股充电桩概念上市公司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A股充电桩概念上市公司共38家,总市值近5000亿元,其中有28家均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另外,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20.8万台,同比增长67%。今年1-8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8万台,同比增长17.7%。
财信证券预计,从整桩市场来看,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2027年充电桩整桩全球市场空间达1929亿元,对应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5%。
总之,在政企联手之下,新能源车补能领域的布局正在加快,充电桩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