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6-05-04 13:31:59 股吧网页版
机构与散户“赛跑” 追踪债券型基金赎回潮


  博时基金副总经理邵凯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出现违约、公告存在兑付风险的债券超过15只,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的数量,涉及金额接近200亿元。”


  信用债违约事件频频出现,而这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统计数据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债券市场出现全面调整,一个月内利率债调整幅度超过50BP。而随着债券基金收益大幅缩水,大量纯债基金近三个月收益已经归零。


  接踵而至的是债券基金的赎回,基金经理为了应对赎回而抛售流动性比较好的债券,市场参与者变得比较悲观。经历这波调整以后,债市是否到了可以抄底的时刻?


  直击赎回潮


  在4月11日“中铁物资债”事件后,首先由机构开启了第一波赎回潮。


  一位基金人士表示,这是由于去年以来债券的牛市导致机构持有很多的公募基金,但在经济基本面好转和信用债违约风险加大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目前批量赎回,对债券市场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现在第一波机构的赎回已结束,因为之前机构之间打听完购买的公募是否持有踩雷的信用债,机构已动起来。下一步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散户对公募基金的赎回。”上述基金人士表示。


  而事实上第二波由散户开启的赎回潮已开始。


  “近期我们的债券基金,散户赎回量很大,比机构还多,我们也不得不抛售债券。”一位基金公司固收部人士告诉记者,“赎回潮第一波来临的时候,大家首先卖的是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但随着第二波赎回来时,机构开始抛弃部分行业基本面较差、资质较弱的信用债,尤其是中低等级的信用债,近期买盘很弱。”


  而去杠杆也推动了债券的赎回。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数据,债券市场杠杆率的平均水平在2016年2月份虽然只有109.4%,但依然是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上述固收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为增加收益,许多机构在购买债券时加杠杆,在债市平稳时,加杠杆增厚了组合的收益,每天会有稳定的票息收入;但在下跌时,风险较大,机构开始适度降低杠杆。而同时由于担心风险因素,融资机构不愿再像以往一样愿意大量借出钱。同时,机构降杠杆,使得债券基金的净值出现下跌,投资者由于担心债市风险,债券基金的赎回量有所增加。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信用债违约,造成了债券型基金大量赎回。


  风险事件冲击波


  压垮债券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4月11日中铁物资公司突然公告旗下168亿债券全部暂停交易。


  “中铁物资”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评级在AA ,涉及大量机构,而影响最恶劣的是“相关债券全部暂停交易”,此前即便发生债券违约、但是未到期债券通常仍可继续交易。


  海通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在研报中指出,债券暂停交易的影响,“如果我发现我买的产品里面有相关债券,那么我肯定有动力把产品赎回,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去赎回,那么产品的管理人只能卖组合里面其他的债券,如果大家都去卖而没人买,不就全都跌了吗?”


  4月26日姜超指出,“所以最近的债券市场真成了没娘的孩子,只剩‘跌’了!以标志性的10年期国开债为例,年初利率最低的时候是3%,现在已经到了3.5%。5年期AA级的企业债,利率最低的时候不到4.2%,今天的估值利率已经超过了4.7%,也就是说这一个月之内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了超过50bp。”


  让人惊奇的是,数据显示,在暂停铁物资债交易后,中证估值净值几乎未变,仍接近100元。而以往违约债券的估值净值往往由100元迅速跌至30-40元。比如东北特钢的债券,13东特钢MTN2在3月25日中证估值净值100元,3月29日跌至35元。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固收部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相关债券全部暂停交易,没有连续交易,无法有效估值,“一旦恢复交易,大概率会跌。”


  而中铁物资债风险暴露之前其实已经能从经营财务状况的恶化中看出一些倪端。基金2016年一季报统计显示,基金持有中铁物资债金额在2016年一季度大幅减少,从1.11亿下降到7050万,环比减少了36%。因提前减持或到期兑付,易方达、万家和长城基金公司2016年一季度末持债名单中已没有了中铁物资债。


  部分谨慎的基金更早之前就避开了。一位债券基金经理透露,在2011年前,其管理的债券基金曾持有铁物资债,但在2011年后中铁物资公司的财务等数据就显示出有风险的苗头,公司就不再碰铁物资债了。


  国泰君安证券统计显示,一些发生或卷入重大信用时间的债券重仓基金数量下降。重仓持有“15天瑞债”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4只下降到0,重仓“13铁物资MTN002”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2只下降到1只,重仓“15铁物资SCP005”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2只下降到0.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