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苏州手机没电了,就看到一个“来电”的充电装置,扫描后很顺利的拿出了充电电池给我的手机冲了一段时间。结果在我还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插槽里已经插不了了,大概是其他人把其他地方的充电电池还到这个店面里去了,好在“来电”还可以查询附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还,但悲剧的是我找了两个地方,不是还不了就是连“来电”的品牌都已经换成其他品牌了。我还不死心,回到原来的地方,结果发现有个空槽,赶紧插入还了。
我感觉设计者已经考虑了还不了的情况,也提供了周围有空槽的信息。但关键是冗余度实在太低,让客户为了还一个充电电池跑来跑去的。感受非常不好。显然设计者的客户体验还是做的不够。
我是学机械设计出生的,在机械设计里有一个安全系数n,一般都要按照计算出来的极端情况给出几倍n的冗余。但这个n当然不是越高越好。有个传说,最佳的设计就是要么不坏,要么几乎所有的零部件到了某个时间点几乎同时报废了。这样的投入产出是最经济的。
但说说容易,做起来则非常难。在做投资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这次抱团股切换到价值股,事后诸葛亮,最好是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部切换过去。但实际上就像我去还充电电池那样,因为冗余度很小,如果出现了其他地方的充电电池还到这里来,很容易使得最后出现本地的电池还不了的极端情况。
其实我也多次说过,去年8月份我已经把所有我觉得高估的医药股都换成了三傻的价值股,但因为后期出现医药股再涨,三傻再跌的情况,所以即使到了春节前的这个最佳换股时机,也被当时的行情迷惑住了,失去了最佳的机会。
“正正好”当然是我们最求的最佳状态,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即使你有过一次,也不能保证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过去的数据也仅仅只能参考。完全重复历史的数据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小概率。所以退而求其次,我们宁可放大冗余,防止出现类似还不了充电电池的极端情况。对投资来说,也就是说宁可分散持有,如果要切换品种,也不要100%满仓进满仓出。要对自己判断失误给出足够的冗余。
这就是昨天还不了充电电池的一点感想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