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6-03-02 08:00:49 股吧网页版
八大专家论市:央行为何顶着巨大压力降准


K图 000001_1


  在昨日晚间迎来本年度央行首次降准后,今日A股应声反弹,沪指收盘大涨近2%,收复2700点整数关口。但成交量依然未能有效放大,两市合计成交不足5000亿元。


  【肖磊:央行为何顶着巨大压力降准】


  财经专栏作者,肖磊


  此次降准背景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正值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民众陷入较为恐慌的一种境地;


  其次,人民币汇率已连续两周走低,贬值压力重启;


  第三,一月份社融增量3.42万亿元,同比增速67.08%,环比增速88.42%,这其中虽然有对冲“外汇占款”下滑的部分,但整体依然接近3万亿,信贷规模的扩张异常明显;


  第四,财政部长楼继伟刚刚表示,今年将扩大财政赤字,央行盛松成也表示,可将我国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重加码;


  第五,按照通胀数据(1.8%),中国目前已处在负利率状态。


  央行顶着如此之大的市场风险降准,原因有两个:


  一、已意识到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国务院政策已全面转向,开始主动释放宽松信号;


  二、股市大跌,救市工具捉襟见肘。一方面去年救市遗留问题还未解决,银行已在向“证金公司”催款,另一方面再次直接筹资救市的可能性已不大,但不能放任股市大幅下跌,以防止带来股权质押风险释放,以及IPO停发、注册制改革停滞等系统性风险。个人判断,此次降准可能酝酿已久,但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近几日股市的大跌。


  对各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


  从客观的来讲,房地产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造成的风险不容忽视;无论从人口结构,还是劳动力人口拐点,又或者是租售比、房产总市值占GDP、收入房价比等等数据衡量,房价继续上涨是要出问题的。但由于被高估的城镇化预期,以及流动性过剩及错配等原因,很多城市依然维持了较高的房价,以至于在股市、大宗商品、经济增速、人民币汇率等出现调整的情况下,房价反而可以逆势上涨。


  降准可能会加速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进一步刺激大宗资金流入一线楼市,对股市和实体经济反而形成“抽资”风险。短期看,因降准等助推,一线城市楼市热潮难以消退,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房价“悬空风险”。


  股市:


  股市的下跌有局部流动性减弱等资金层面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实体经济层面,以之前发布2015年报的412家上市公司为例,其中共有46家公司的全年净利润不足1500万元。数据还显示,其中有112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净利润不足5500万元,而这一比例占已发布年报上市公司的27.18%。2015年19家钢铁上市公司仅一家盈利,已有40多家国企上市公司预亏金额达到十几亿甚至数十亿元,此类企业预亏总额超过1000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厦工、徐工等,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80%。


  降准对股市有一定提振作用,但真正要促使流动性进入到企业,并协助企业塑造出竞争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股市维持弱势震荡的概率较大,一些现金流充裕、年报比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吸引部分投资者。整体估值向下是一个趋势,注册制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至少是刺破现有改革困境的一剂猛药,如注册制逐步启动,A股估值进一步下滑,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可能会逐步开始行动。


  黄金:


  每当出现货币宽松,而其他资产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时候,黄金总是有所反应。本轮金价能够创1980年以来最好的年开局,主要依然是全球货币市场的波动,以及股市、原油等市场的下跌。黄金金融属性已被激活,作为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去年全球央行净买入588吨黄金,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购入167吨,同比上涨25%,已连续20个季度增持。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降准降息意味着持有黄金的优势更进一步,流入黄金市场的资金将增加。国际金价目前处在由多头主导的趋势当中,中国降准对全球黄金投资者来说,也是一大利好,金价有望保持强势,在3月中旬美联储议息决议公布之前,维持在1200美元/盎司上方运行的概率较大。


  人民币:


  目前看,由于整体贸易顺差,以及外储比较充裕等的背书,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但市场目前由预期主导,短期波动在所难免,围绕中间价进一步下跌的趋势性因素存在,整体回到前期低点6.6一线波动的概率较大。


  【谭松珩:风险资产将反弹 降准后买股还是买房】


  富滇银行理财银行部投资经理,谭松珩


  “该出手时就出手”已经不新鲜了,楼部长和周行长互相点评对方的工作也无法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我们的指标显示,除了房价和通胀,市场已经对官方的频频发言感到麻木了,债市高位震荡方向未定,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则经历了崩盘式下跌,特别是A股,近1个月的反弹只在三天内化为乌有。


  实体经济危如累卵,地产泡沫如火如荼。2月28日,二月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A股先是经历离奇崩盘,随后又遇“两点半”效应底部拉升;债券市场则表现得更加赤裸,盘整许久的长端债券突然跟随期货一路上涨。随后晚间6点,没有任何预兆的,人民银行宣布降准50bp。


  降准突显决心


  自李总理春节后表示工具箱中工具很多,该出手时就出手后,政府一直未能拿出合意的政策工具刺激经济,更多的只是在暗示或松绑,比如放松对项目的审批,或陆续到位专项建设基金的资金等行为。但显然,市场方面对这样的遮遮掩掩并不满意,在海外风险偏好大幅收缩的背景下,风险资产遭受到了新一轮的抛售——A股自1月28日触底以来的所有涨幅,在三个交易日里灰飞烟灭,前期强势的铁矿石、铜等商品也裹足不前。


  不过,遮遮掩掩自然也有遮遮掩掩的理由。如今中国面临着结构性问题:一线城市房地产投机泡沫再度高涨,有研究员估计四大一线城市的地产市值已能买下整个日本;而1月通过修改权重压制的通货膨胀率在2月份依然受到挑战,蔬菜和猪肉的价格上涨趋势已经确立,2月份CPI数据大概率继续上涨;同时,由于受到多个利空打击,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严重收缩,日元、美元等避险货币受到追捧,人民币汇率同样存在着贬值压力。任何放水刺激的政策在实施前都会受到这三个因素的拷问:降准不会导致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更加膨胀吗?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涨吗?不会导致人民币出现意想不到的贬值吗?


  如果既可能导致地产泡沫继续膨胀、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涨、人民币出现贬值,央行却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降准,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比暗示更加明显的是,在G20会议上,首先是周小川行长称财政政策应更积极,随后是楼继伟部长称人民银行应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否透露出来了中央对刺激经济的态度?而总结归纳周行长和楼部长的发言,其实只有一句话“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个组合似曾相识。是的,你没记错,近20年来只有两年出现过这个政策组合:2009和2010年。


  无需置疑政策延续性


  在我们预测政策即将转变的时候,债券市场是唯一表现非常谨慎的市场,即使是总理讲话后,债券市场依然存在着强烈的买盘支撑——市场参与者一是认为财政政策必须要有货币政策做配合,因此降准降息可期,二是认为政策延续性存疑,本届政府的前几次经济刺激都只起到了托而不举的作用,政策持续性往往只有一个季度到半年时间,当政策影响逐渐消退,债券还会重回牛市。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上看,2016年以来政府刺激经济的预期非常强烈,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见一斑:与以前常在政府工作会议后宣布刺激政策和刺激倾向不同,今年提前了两个月,在春节前后便开始向市场吹风进行刺激;其次,从调查失业率的上升和收入增速的放缓可以看出,就业这个政府最看重的指标在去年末今年初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恶化;而更重要的,周小川行长历来重视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曾不止一次提到过2010年未能发现猪周期,导致了2011年的大通胀,而如今能繁母猪存栏远比2010年时要低,猪肉也加速进入上涨期,周行长在1月天量信贷、2月也极有可能继续天量的背景下选择了刺激经济,也可见政府今年刺激经济的决心。


  因此,这一次的刺激,远比本届政府在2012年末、2013年三季度、2014和2015年二季度的刺激力度要强烈,其政策延续性显然也会更长,所以降准并不是刺激的终点,而是新一轮刺激的起点。


  哪类资产受益最多?


  回到资产配置的角度上说,政府对经济的刺激必然会导致风险偏好的扩张,而在经历了连续三个交易日莫名其妙的沮丧后,A股和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也有向上冲击的动力——随着海外风险警报的解除,在G20和政府刺激的利好下,风险资产必然会出现反弹。


  只是从反弹强度的角度上说,风险资产之间可能会出现极大的差别,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控制着它们:一是政策能否延续一年或数年;二是政策能否真的有效刺激私人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


  如果政策真的能够持续一年或数年,房地产泡沫将会足够大,通胀也将长期保持在高位,这样则会形成对股市及债券的压力,对大宗商品也是喜忧参半——从美国历史可以看出,大宗商品总会先于滞胀到顶;而如果刺激政策带动了私人投资的增长,那么股市、地产及大宗商品则迎来了上涨的高潮。


  所以,除非政府的刺激无法维系房地产泡沫,那么房地产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最耀眼的资产,而大宗商品次之,股票则比大宗商品更弱。


  所以,买房子吧,趁它还能涨,然后在下跌之前再卖给一个倒霉鬼。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