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业绩与资历兼备的基金经理一直被视为稀缺的“核心资产”。
广发基金张芊是一位拥有19年从业经验、13年社保投资经验、8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老将。她管理时间最久的一只债券基金——广发聚鑫A自2013年任职至今累计收益146.36%,且最近2年、3年、5年累计收益均位列同类基金前10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止时间:2021.6.25,排名分别为9/215、7/187、9/108)
能力圈若此,她在市场之中必有一席之地。截至目前,她共管理8只基金,合计规模超过250亿元。除了公募基金经理、社保组合投资经理的身份,张芊也是广发基金固定收益业务的领军人物,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19年“陈酿”
张芊业绩如此出众,或是专业出身、资历、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因素使然。
公开资料显示,她是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法国工程师学院MB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自2001以来,张芊经历了券商、保险、公募基金等不同资管机构的工作历练,先后任职于银河证券、中国人保资产、工银瑞信和长盛基金等公司。迄今,她从业已有19年,管理社保组合超10年,管理公募基金也有8年。
2001年是张芊入行的第一年。初出茅庐的她加入银河证券,担任债券研究员。当时正值中国首次发行20年期国债不久,债券市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银河证券作为国内一线券商,成为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在此工作期间,张芊深受熏陶,研究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经历两年券商基层研究工作后,张芊选择去一个新平台——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学习保险资管行业的新知识。当时,固定收益投资的主战场在保险公司。
2006年以后,张芊的职场履历翻到了公募基金这一页。她先后在长盛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工作,作为组合经理开始管理社保组合。2012年2月,张芊加入广发基金,并于2013年7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理广发聚鑫A。彼时,她入行已有12年,见证了多轮股债周期的跌宕起伏,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不过,换了一个身份之后,她发现公募基金经理和社保组合投资经理的工作要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为社保是非常专业的投资人,他们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以更长期的视角来评估投资人的主动管理能力,更关注长期的累计收益,相对淡化短期的净值波动。
但是,公募基金持有人的投资期限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长。大部分投资者会在净值下跌时扛不住或者投资刚回本时赎回,错过了净值上涨阶段,拿不到基金的长期回报。所以,短期的净值波动会切实影响到客户体验和实际收益。
自2013年7月成立后,广发聚鑫A处于建仓期。彼时,市场处于钱荒、非标融资成本达到20%、30%,尚有金融机构的隐性刚兑“兜底”。张芊从常识出发,认为宏观经济难以长期负担10%以上的无风险利率,虽然市场仍在下行趋势中,债券已经具备了中长期极高的投资价值。
于是,当年8月,张芊在广发聚鑫的组合中逐步增加债券仓位,拉长久期,大仓位配置了流动性较好的长久期利率债,并少量配置高收益品种。
但是,市场趋势远远超过预期。进入四季度后债券整体收益率继续大幅上行,长久期品种的价格出现了不小的调整,并导致广发聚鑫的净值出现回撤。面对短期的净值波动,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
“以前觉得很成功的经验和模型,未必一直有效。”事后来看,张芊对此感触颇深:“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敬畏市场,要不断完善投资框架。”
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曾说过,好光景只会带来坏经验,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在最困难时期学到的。
在8年的公募基金管理中,张芊随后又经历了几次市场的大波动,如2015年A股市场的回调、2018年熊市等。这些让她对公募基金经理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作为基金经理,既要发挥主动管理的积极性,努力为客户实现良好的长期回报,也要善解人意,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提供有生命力的产品。”因而,这几年,她在投资时会兼顾组合的进攻性和防守性,从多方面提高基金客户的持有体验。
入行以来,一路砥砺前行,而在经历了2013年末的短暂挫折之后,张芊的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并且对市场趋势的转变更加敏锐。
凭借着稳健的长期业绩,张芊管理的产品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据wind统计,广发聚鑫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不断提升,由2017年末的59.30%提升至2020年末的84.63%。
“股债双馨”善配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曾经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唯一的免费午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产配置,将相关性比较低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当某一资产出现极高波动和回撤时,对整体组合影响比较可控,从而平滑组合波动率,降低市场高波动带来的回撤风险。
复盘张芊过去8年在公募基金的投资操作,其收益贡献绝非仅仅是长期持有债券类品种这么简单。她从宏观经济出发,自上而下确定信用债、利率债、可转债、股票等细分资产的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市场趋势对持仓进行动态调整,为基金带来了较高的风险收益比。
根据广发聚鑫的季报,张芊具有出色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例如,她在2014年底大幅提升可转债仓位。2015年上半年,当她看到估值水涨船高后,在高点清掉了大部分可转债,并降低了股票持仓比例。通过一买一卖,她不仅抓住了牛市行情,还尽可能避开了2015年中后期的剧烈调整。2015年,广发聚鑫A年度回报达30.77%。
2018年下半年,是A股最近一次牛市的起点。张芊再次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预判方面的敏锐度。当时,她判断权益市场风险已经充分释放,于是在相对低位开始大举买入可转债和股票,并在随后的两年间分享了牛市的成果。
正如其所预判的那样,张芊精准把握了牛市的机会。2019年,广发聚鑫配置的是电子、医药生物、消费等行业的龙头公司,相关标的为组合贡献了明显的阿尔法。
基金经理优秀的选股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加持,使得广发聚鑫A在2019年获得了29.56%的收益,在224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类型:二级债基)。
提起张芊,无论是在固定收益投资圈,还是在保险、银行等资管机构行业中,都有极高的评价。一位保险机构说,张芊是业内少见的“能股能债”的基金经理,话不多,但水平很高,尤其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把握比较精准。
另外一位银行渠道高层则对张芊的专业、老道印象深刻。她说,过往,大家对张芊的印象是风格比较积极,长期超额收益突出,但基金波动也会略大一些。但现在,她发现张芊的产品也可以做到很稳健。
例如,去年4月成立的广发招享混合,截至今年6月25日,年化收益率13.82%,年化波动率4.69%,最大回撤-2.44%,体现出较高的风险收益比。(数据来源:wind)
打造“固收+”图谱
在股债混合型产品的管理上,张芊是行业内的佼佼者。除灵活把握股债配比外,她还会在组合中择机运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新股申购等策略。
“固收+策略通过投资多类细分资产,有可能让组合的超额收益更加多元。同时,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不同,通过合理的股债配置,可以提升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张芊称。
那么,到底该如何管理“固收+”产品,如何平衡收益和风险?张芊认为,管理这类产品的核心是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张芊的配置思路分为三步:首先,根据产品定位确定战略配置思路。其次,根据基本面,判断股票、转债、信用债、利率债等四类资产的配置战术。第三,结合市场情况,在各类资产中选出策略主线。
在债券资产配置上,张芊的策略是“久期操作积极,信用端配置稳健”。根据广发聚鑫的历史持仓,张芊投资的信用债以评级较高的企业债品种为主,基本不做信用下沉;同时,积极捕捉利率波段机会获取价差收入。
作为固定收益出身的基金经理,张芊在股票投资方面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一方面,她依据自身的宏观研究能力,自上而下挑选优质赛道;另一方面,她借助公司研究团队的力量,自下而上选择优质成长股。
以广发聚鑫为例,张芊偏好成长龙头。她长期重仓配置TMT板块,并于2020年末增配了部分中游制造业板块标的,偏高端制造方向。这一点在固收出身的基金经理中较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股债配置积极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张芊也非常注重组合波动的控制。
“从历史经验来看,预测短期市场走势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张芊提到,控制风险的方法有几种,例如,控制权益资产的比例,尤其是高波动品种的比例;对持仓的风险资产进行分散化;在债券资产配置上加强积极操作等。
股债双牛,赋能“固收+”
对于投资,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微努力与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智慧。”
历经19年投研生涯历练,张芊向外界交出了优异的长跑业绩。如今,投资老将再度挂帅。由张芊拟任基金经理的新产品——广发恒昌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类:012408,C类:012409)在浦发渠道发行。这是一只股票仓位0-30%的偏债混合型基金。
从产品设计来看,广发恒昌采用1年持有期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基金规模在持有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便于基金经理以长期投资的理念进行资产配置和个股选择,另一方面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者频繁申赎造成的损失。
对于这只“固收+”基金的管理工作,张芊身后有一个强大的投研平台作支持。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广发基金近两年权益类产品业绩位列大型权益公司第1(1/11);固收类产品业绩位列大型固收公司第5(5/16);固定收益管理总部管理的“固收+”策略产品,所有成立满6个月产品成立以来正收益,超7成产品年化回报超6%。
广发基金“固收+”投资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13年,成员包括公司副总经理、公募管理年限超10年的资深基金经理、金牛明星基金经理、具备宏观策略分析师背景的基金经理等,团队实力突出。
股债双强的平台支持,可以为“固收+”产品的运作,提供充分的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