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为啥这么疯狂
今年咱们聊聊量化到底是啥,还有最近量化基金为啥这么疯狂。
之前我们提到散户普遍对量化理解不深,因为这几年基金贴标签容易理解,但量化到底是个啥很少能通过一个关键词就能说清楚。
所以很多人只好把量化理解为“神秘公式”。
实际上,理解量化可以先从“因子”开始。
一般来讲,我们的钱进到股市有三条路:一是自己拍脑袋炒票,二是委托基金经理拍脑袋炒票,三是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规则简单透明,比方说300ETF跟踪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的TOP 300支大票,每年调整两次样本股。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300ETF也是一只量化基金,但里面只有一个市值因子,基金一条路走到黑,因子大概率不再改变。
咱们再举个例子:
中概互联跟踪的指数叫做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它也可以被当作量化,但里面有行业和规模两个因子。
行业聚焦在中国互联网范围内,市值因子是海外上市的TOP 50支大票。
300ETF的成分股是A股核心资产的代表,中概互联是海外上市中资资产的代表,拉长周期看,这俩指数回报都不错。
但是今年这俩指数基金分别-3%和-24%。
这背后的逻辑是,单一因子不会每天都有效,中途失效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价值投资本质上只有价值一个因子,同理经常有吃不开的时候,被揍得鼻青脸肿是日常,但只要死扛,终局大概率不错。
所以价投特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波动不是风险,承受不了波动才是风险。
而真正的量化不会抱着一个方向死磕,而是在程序的帮助下掘地三尺。同时跟踪很多方向,比方说盈利、成长、流动性、规模、动量。
具体来说,就是把过去的行情摊开了,统计不同因子的回报,表现好就追,表现不好一脚踢开。
小票涨得好,就梭小票。至于涨跌背后是宏观流动性宽松,还是估值低,没人关心。
行情一直持续,因子的统计分析也不停更新,这样就能跟上市场节奏。
追涨杀跌是零和博弈,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量化策略最关心的是交易对手。
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机构扎堆,池浅多遍地是大哥,大哥们喜欢长线抱团,打死也不卖,惹不起。
中证500或者更小一些的中证1000、国证2000里面,散户多含韭量足,股价波动大,有alpha。
今年年初抱团股崩盘后,行情转到小票这边,沪深300跌4.59%,500和1000分别大涨18.48%和18.77%。
这种局面对量化来说喜闻乐见,于是公私募的量化基金火力全开,规模和业绩都上得特别快。
我建的500增强基金组合,也跟着吃了口大肉,年初到现在收益有33%,你们在天天基金app搜索“闲画财经500增强”可以搜到。
经历过这两年行情你们一定知道,甭管转债还是抱团股,什么资产都有炒到尽头的时候。
如果哪天监管对小票行情表示不开心,或者资金太拥挤,又或者市场重回一九行情,量化也就暂时熄火了。
现在显然还没到时候,今天中证500又涨了0.6%,国家政策层面也在鼓励小票,所以咱们拿住了,曲不停舞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