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
股友rqfEya
2021-04-13 09:41:07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云科技”)于3月16日正式以“688316”为股票代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混合云第一股”。

青云科技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1200万股,发行价为63.7元/股。

青云科技今早高开约13%;截至9:40:青云科技报于每股85.0元,较发行价上涨33.44%,市值约为40.34亿元。

成立于2012年的青云科技主要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完整云计算技术体系,基于统一的底层技术和架构,为客户提供使用体验高度一致的各类云产品和云服务,以充分满足客户对于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并可根据客户业务特点、场景需求,构建灵活、敏捷、高效的综合性云计算解决方案。

作为过去10年国内云计算赛道的头部企业,青云科技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包括蓝驰创投、九合创投、云九资本、经纬中国、光速中国等多家国内一线VC的支持。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在上市致辞中表示:“我们一直从事难而正确的基础工作,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为社会和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努力成为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可依赖、可信赖的基石型合作伙伴。”

抢先布局混合云,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纵观青云科技的发展历程,其在各个市场变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均作出了相对正确的选择——从成立之初在早期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到将核心技术从公有云服务中解耦并产品化,形成可独立交付的云产品,进入私有云市场;以及在混合、多云的趋势下,坚持混合云战略,积极应对IoT及5G时代,在服务场景纵深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的能力,实现全域数据互联,形成广义混合云平台。

其中,青云科技在2014年年底率先在行业内开启的混合云战略转型,成为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商,或是奠定其后续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当然,之所以青云科技敢于在那个时间节点作出布局混合云的决策,一方面是基于管理团队在创业伊始就高度重视核心代码自主研发,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另一方面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混合云更符合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其集公有云的灵活、低成本和私有云的可控、合规于一体。

从产品属性的角度来看,青云科技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中具有三大特点:

一、服务和产品在 API 接口、开发工具、操作界面等各方面都保持一致,降低运维管理的难度;

二、混合云网络接入与 SD-WAN 服务将云平台进行了深度整合优化,能够快速构建企业级广域网络,实现云平台间的网络互通;

三:通过统一多云管理平台等软件,对接青云及第三方云平台的 API,将运维管理进行汇总,形成面向混合云的完整运维体系,为用户建立统一运维管理平面。

目前,青云科技的客户已覆盖金融、交通、能源、物流、制造、政府与公共事业、企业服务、教育、医疗、零售、电商、互联网等领域的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17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终端客户留存率分别为19.32%、30.38%、38.37%以及57.41%,呈持续增长趋势。

“混合多云”为大势所趋,国内市场或更具潜力和规模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鉴于混合云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两者的优势,更便于企业更为灵活地调度 IT 资源,其在全球范围内颇受企业欢迎。

根据全球云管理服务厂商RightScale的调查数据显示,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已由2018年的51%提高至2019年的58%。

相较全球市场,中国的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根据信通院调查数据,2019年中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比为9.8%,中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全部上云企业中的占比为14.8%。

换言之,对于国内的云计算厂商而言,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较大,尤其是在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后,真正能够走到今天的初创公司已少之又少,而青云科技则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

何况,国内市场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譬如,以央企、国企、政府为主的大型客户对自主运维、数据安全的要求更高,更倾向于使用混合云;而互联网、车联网等 IoT 设施的存量大,迭代增速快,对云服务有更大量的、更多元的需求。

可以说,这些因素或将催生一个比海外市场更有潜力和规模的混合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相关政策对“新基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高度支持,均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上云,已经上云的企业对云的应用需求则开始转向如何更好发挥云的潜能。

当然,2020年的疫情,某种程度上亦是对市场的一轮再教育,而混合云在灵活 应对多样化场景下的用云需求、数据安全性以及降本增效方面的多重优势,其增长潜力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多家机构已陪伴数年,上市后寄予更高期望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相较To C创业,To B显然是需要一个更长等待时间的行业。

作为青云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同时也是第一大外部投资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坦言,其投资青云科技的2012年,是投移动互联网遍地捡钱的时候,真正搭理云计算这类项目的投资人较少,“本身很多投资人就看不懂,即使是看得懂的VC,也不太敢下手。”

“我始终认为,To B创业是一件10年起跳的事情,不做10年没感觉;创业者只有一步步走过来,才能慢慢摸清楚自己应该为这个市场提供什么价值;作为早期投资的一员,我希望这个行业能给梦想多一些时间。”陈维广强调。

同样是在2012年即投资青云科技的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则认为,To B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创业者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To B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客户思维和服务思维,当然这背后是他们强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做支撑;随着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青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的区域和行业落地。”

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持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青云科技的核心亮点在于对行业know-how的深入理解。“青云科技选择混合云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是客户需求;青云科技在选定位、打市场方面的经验,是可以留给之后的公司借鉴复制的。”

而在云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大容看来,在今天完成IPO这一里程碑后,青云科技在代表国产云跻身世界领先公司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我相信这是黄允松终生的事业,因为他想成就的不光是青云科技这一家公司如何,而是国产云在全球市场上走到领先地位,这是他和青云科技的长期目标。”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则表示,随着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上云、用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刚需;而云原生、大数据、5G、AI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同样给予青云科技持续创造商业价值的舞台。“我们期待青云科技能持续创新,成为数字化社会的基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