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幅图:聊聊对于超长期国债的理解
基金学校资讯
2024-05-15 09:36:41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天天基金

  01

  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其他国债有何区别?

  历史上看,我国曾推出过一系列特殊国债,包括长期建设国债、特别国债等。对比看,本轮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微观主体需求不足下,财政积极发力的体现:一是不列赤字;二是期限大幅拉长,更好地匹配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三是常态化发行,奠定未来中央“带头”加杠杆的基调。

图片

  02

  为什么是当前这个时点发超长期特别国债?

  从4月金融数据看,新增社融-1987亿元,为2006年以来首次负值,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也降至8.3%;另外,M1再度走弱,同比增速为-1.4%。整体而言,疲软的金融数据反映出当下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多花钱”来拉动需求,而且相比地方财政,中央有更大的举债空间。

图片

  03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供给冲击如何?

  此前市场预期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会集中于2-3个月供应,但从本次发行计划看,整体发行节奏较为“丝滑”,发行时间横跨5月-11月,因此整体冲击有限。但从期限结构看,供给冲击或有分化。

  本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20年期3000亿元,30年期6000亿元,50年期1000亿元。其中,50年期新发创历史新高,是存量的2倍多,值得市场关注。

图片

  04

  目前债市利率走到什么位置了?

  首先,经过近年极致的“债牛”演绎,债市利率确实已行至历史极低水位,1-50年期各期限利率均位于2002年以来10%分位以下,部分长期限利率甚至低于1%分位。此外,从收益率曲线看,已非常“平坦化”。就长端而言,10Y、20Y、30Y、50Y的利率分别为2.29%、2.47%、2.57%、2.65%,超长期的期限利差已压缩极致。

图片

  05

  供给不是核心,债市利率的锚到底在哪里?

  对于债市利率而言,供给只是趋势行情的扰动项,而非决定项。回归债券市场分析的本源,是对到期收益率的拆解。一般而言,债券到期收益率可以拆解成6大组成部分:债券到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通胀溢价+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期限溢价+风险偏好。因此,对于短端而言,核心是看货币政策;对于长端而言,核心是看经济和通胀。

图片

  06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冲击有限,短端性价比更高

  其一,4.30政治局会议提出“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后续央行或通过降准降息等来对冲国债发行期的“回收流动性”影响。其二,从定价本源看,对于短端,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仍有向下的可能,而且从期限利差看,短端更具性价比;对于长端,目前经济仍处于“低斜率修复+低通胀”区间,向上空间有限,或窄幅震荡;尤其对于超长期,如30年国债,其利率下行和地产周期向下亦步亦趋,在限购放开的背景下,地产的向上拐点和弹性有待观察。

图片

  07

  对权益市场的影响:中央加杠杆,带动基本面修复

  在当下中国经济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切换的阵痛期,居民和企业有效需求仍偏弱,地方政府身负化债重任,因此中央加杠杆是大势所趋。向后看,随着“中央加杠杆”接棒“地方加杠杆”,有望带动企业和居民的加杠杆,形成“企业利润→就业→居民收入”的良性正循环,助力经济修复。

  若综合考虑赤字、特别国债、专项债,2024年广义财政赤字规模有望达8.96万亿、较去年预算赤字多增1.28万亿,对应广义财政赤字率为6.6%、较去年预算抬升0.5个百分点。

图片

  08

  沿着经济修复的逻辑看,价值风格或占优

  一方面,根据wind统计,价值板块的PE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基本同向波动,随着经济修复,价值板块有望迎来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但弹性取决于经济修复的斜率;另一方面,开年以来新增地方债发行较慢,前4个月的进度条不足全年的20%,向后看,随着财政发力的步伐加快,有望带动经济数据进一步回升,从而带动A股价值中枢的提升。

图片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