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基金组合纷纷升级为投顾,转化过程中,柠檬君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不太成熟的思考。
区别
基金组合和基金投顾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基金组合升级为基金投顾后,又是怎样的存在?
柠檬君认为最大的区别:学院派VS民间实战派的投资实践。
这里不仅是专业买手和业余高手的差别,双方的体系是大不同的。基金投顾机构的学院派投资,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流程化、体系化都比较到位;基金组合的民间实战派投资,发挥更为贴近实战,强调实用,这里也不专指大V做的基金公司,不少基金公司的基金组合也是如此。
双方在各自所处的条件下,有各自不同的战法,无论是飞机大炮,还是小米加步枪,在适合的条件下都有很强的战力,但是双方不能拿自己的短板跟人家的长板硬拼。
业余高手的优势在于灵活,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操作贴近个人投资者的实际,实用性很强;而专业买手的优势在于体系化,从公司角度出发,员工都是螺丝钉,业绩可复制性可持续性比较强。
相应的,对方的优势即是本方的劣势。现在的升级,可能各种方案有差别,但是大趋势上应该是双方的一种融合,绝对不该是一方吞掉另一方。
黑/白盒?
黑盒和白盒的概念,指的是能不能看到持仓基金和具体的比例。
基金投顾是黑盒,买之前投资者是看不到持仓基金和具体比例的,事后能有限地看到;基金组合是白盒,组合的成分基金和比例都是公开的;FOF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有定期报告可查到上一季度末的重仓基金和资产配置情况,但是实时的情况看不到。
现在基金组合升级为投顾,其实是有些拧巴的,升级为投顾了,但还是公开成分基金和比例的。这投顾费可怎么整?这其实类似于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付费的可以解锁更多内容,现在并没有。
投顾费对应的应该是投研和服务的劳动,现在持仓和比例依旧公开,投顾费更像是为便捷的交易服务付费,并没有激励投研的意味,而且投顾费水平跟业绩水平毫无关联,业绩好的也不敢多要投顾费。
这拧巴的情况着实尴尬,投研欠缺业绩激励,大家可能又回到做规模的老路上,毕竟业绩好没多少作用,做规模更实际点。
投研
投研的PK,能力之外,效率或许更加重要。
专业买手这边,由于高管觉得FOF、投顾很难做出差异,重视这块业务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到实处还是紧着这块来顾全大局,甚至有的认识还停留在换一种方式卖基金。这块业务的待遇也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行里最优秀的存在,甚至有各投资部门淘汰成员收容地的嫌疑,这块业务发展也比较晚,新人也很多,经验,尤其是基金投资实战经验积累特别欠缺。
业余高手这边,经验是老油条们最大的优势,这么多年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是自身最强的壁垒。当然,老油条们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大多数大V并不是老油条,基金投资经验也不多。再者就是规模压力,会迫使部分大V迎合流量,并不专注于业绩。
这种乱象简单说:做得好的大概率不火;做得火的也无所谓做的是什么。
这也是基金组合需要规范的重要原因,确实很乱,作为做了四年多组合的柠檬君,见识过很多乱象。
现在的规范是一件好事情,现在看起来只是大V组合融向基金投顾,如果只是这么看,可能视野就不够开阔,投资者需要的是什么?更好的业绩和更贴心的陪伴。专业买手和业余高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双向融合的过程中,谁效率更高谁就能占优。
回到最初的问题,基金组合升级后可能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存在,未来可能还有调整提高的空间。事物总是一点点向前发展的,柠檬君这些想法也不一定对,未来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