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因为上周学校里有点事情,回到家里已经深夜了,因此旷工一期~
以后还是这个频率,周中视情况发一篇短的。
最近想必大家心情都是不错的,四五月份抱团股大巨头——白酒、医药和新能源,一山更比一山高,基本上都已经爬出了二月底的大坑甚至再创新高,我推荐朋友去做白酒的ETF日内T,基本上胜率也是非常高的,毕竟核心资产嘛,在估值不算离谱的情况下,套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今天T不出去,可以明天再T~
不过,尽管抱团股的个股股价走的挺好,但是不代表基金的表现就很好,受制于今年大宗商品比如铜、铁矿石这些疯狂的涨价,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影响就很大了,比如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美的为代表的家电制造,股价走的就比较难看,三一重工被人黑成了“二一重工”,美的、格力都是争先恐后的回购来稳定市场情绪,当然,这样的市值管理我觉得无可厚非,不像叶飞这种投机分子到处割韭菜,优质企业这么做,稳定股价也是对股民负责嘛。
近期加仓节奏比较慢,加还是加了的,数额不大,主要没了这三个,仅供大家参考,加仓理由之前的文章写过了,这里不再赘述,需要的可以爬楼。
1、富国周期优势C 代码011565
2、工银物流产业 代码001718
3、国富中小盘 代码450009
我的实盘组合最新净值为7.5W,年内收益为+4.85%,不算多么突出,我觉得差不多是中上水平吧,虽然市面上取得年内+10%以上的收益的基金不少,可是买点毕竟难以把握,人们买基金往往是情绪化的跟风行为,就像买房一样,素来都是买涨不买跌。
投资和买房有一点不一样的是,买基金更多的时候是逆人性的,这和抄底股票不一样,个股的具体情况负责,不要说散户,基金经理踩雷也是家常便饭,因此买基金可以说是买基金经理,也就是你的资产管理人,看公司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看人了,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做基金组合的初衷,市场风格随时都在变,没人能有这个能力踩在每一个风口,那么就需要中和一下各种风格,谋求一个平均收益了。
下面就是我们的正题了,为什么说,基金规模是业绩的天敌?
当然还是数据说话了,最近几年的顶流基金经理,如张坤、刘彦春、谢治宇、董承非等大佬,2021年的表现往往就比较一般了,不仅由于明星基金的管理规模过于庞大,操作难度和可选投资标的成倍放大,而且因为自媒体的夸大宣传,搞得不明真相的基金韭菜一拥而上,再品尝了20+回撤的无情毒打后含泪割肉,这么频繁的进出,间接的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操作;
那么为什么前几年基金规模没有这么明显的影响业绩呢?很简答,是市场风格的切换;打个比方,对于一个单只基金200亿以上的规模来说,单只个股就是买10%的上限也就是20亿,可是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选股标准和能力圈,选不出来那么多符合的股票,于是就出现了资金太多不知道买啥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喝酒吃药的壮观景象,如易方达酒庄经常是前十大重仓股5-7只白酒。。。或者是年初抱团港股,比如腾讯、美团、思摩尔国际等等,无非是你抄我我抄你,抱团取暖罢了,你要是另辟蹊径,不参加抱团,真的是吃力不讨好行为~
今年为什么很多中小市值的基金业绩相对靠前呢?这当然是由于风格切换,小基金调仓快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除了年初春节前的白酒暴动和节后抱团股挨揍以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板块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基金可以做到超高仓位的调仓换股,而大基金随便跑点筹码,个股基本上就跌停了(如张坤节后砸洋河)。
尽管小基金有上述诸多优势,但是我还是不推荐,第一是因为小基金的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人才储备相对较弱,很多时候是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很难有业绩的可持续性;第二是因为基金经理业绩一旦做出来了,规模大了以后,基民蜂拥而至,小基金就变成了大基金,逐渐走上了平庸化之路;第三,就是小公司留不住优秀人才,往往最后还是跑去了头部公司,要么就是奔私募赚大钱去了~
综上今年我们不选大规模抱团基金,也不选迷你基金,今年策略优先考虑中等规模,三年以上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实在不知道买啥,就买我上文推荐的那三个,跑赢沪深300是妥妥没问题的~
原创不易,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和在看,推荐给喜欢基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