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河战舰和两个稳如泰山组合都调仓了,调仓的核心逻辑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的规模下沉。就是在操作风格和交易逻辑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上,舍弃一些规模偏大的基金,换入一些规模偏小的基金。
2020年可谓是“主动型基金爆发元年”。2020年之前大部分投资者长期受到的教育都是认为指数型基金为王,主动型基金是垃圾。当时咱们小丸子写了一份为主动性基金洗脱冤屈的报告依然被朋友们口诛笔伐《为主动型基金洗脱冤屈》
2020年之后,主动型基金开始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越来越多的基金组合开始放弃指数基金加入主动基金阵营。存量资金+增量资金双管齐下,主动型基金规模开始急速膨胀。
以易方达张坤为例,2018年末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基金规模只有85亿,易方达蓝筹精选只有21亿,易方达亚洲精选只有5亿,加上易方达新丝路的83亿,张坤当年管理的规模不过200亿。
三年时间不到,易方达中小盘规模涨到314亿,易方达蓝筹精选880亿,易方达亚洲精选30亿,虽然卸任了易方达新丝路基金,但又有新发行的易方达优质企业基金补上,最终张坤的管理规模达到1331亿。
200亿规模能使用的交易策略远比1330亿多得多。
最好理解就是船小好调头,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会看错逻辑买错股票,果断止损是每一位投资人必备的技能。但规模越大,止损的难度就越大,因为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对手盘,一只股票可能要卖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卖完。特别是当鬼故事已经蔓延市场的时候,就更难止损了。
其次是200亿规模比1330亿规模选股范围更大。
千亿规模的选股池基本无法容纳中小市值公司。一家200亿市值的公司,即使是全流通,日均成交额也就3-8亿。千亿规模给与1%仓位就是10亿,基本成为中小市值公司绝缘体。
再来看一个数据,200亿市值的公司,在A股4326只股票里面市值已经排到第776名,前1/5的水平。500亿市值的股票,排第297名,所以说规模越大,选股范围越窄,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从张坤最近一个季度的持仓来看,规模问题就比较突出。张坤旗下三只主流基金,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都是主投A股的基金,但配置的仓位比例却不同,投资逻辑差异比较大《张坤减仓白酒,加仓银行了》
其中张坤更是买入了当年他说过不愿意买的银行金融股。咱们之前去易方达交流时那边也确认了,张坤买入招行主要原因就是规模问题、流动性问题,并不是说特别看好招行,尽管招商最近的表现其实不错。
如果张坤是基于看好银行困境反转以及招商银行估值跃迁的逻辑买招行,那张坤的逻辑是毫无问题的,跟我去年喊抄底银行股的理念也非常匹配。但如果是因为规模以及流动性扭曲了本身的投资逻辑,那就说明当下没办法解决规模问题。
从另外一点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一度认为张坤是给投资者择时,高位的时候限购甚至停止申购,回调结束了就放开申购,但如今易方达中小盘和易方达蓝筹精选一直没有放开限购。
再反思一点,如今流通市值比较大的行业板块,要么是白酒医药新能源等好赛道股票,比如茅台、中免、海天、恒瑞、隆基。要么就是一些传统行业大股票,比如招行、大平安、中石油、长电、神华、万科、三一。
我们如今看到,讲高质量投资的,就会抱团在第一批股票上。讲低估值投资的,就会抱团在第二批股票上。虽然说这些公司确实都是代表了中国经济核心的公司,但这里面有没有基金经理是因为流动性问题而去买这些股票的可能呢?
比如我觉得第一批股票估值贵了,我就搞点招行平安。我觉得招行平安业绩不行了又进入困境,我就回去搞茅台。一部分基金经理被规模流动性绑架到大市值高地上下不来了。我没办法证实,但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这两年主动型基金规模急速膨胀后
今年春节回调以来,我一直在观察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节后调整下来的幅度以及反弹向上的速度,沪深300指数都是远远落后于中证500指数以及中证1000指数。
小盘股选股难度非常大,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成分股数量又太多了,不符合我们现在结构性行情的特征。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把大规模基金卖掉,换入小规模基金,解开流动性对基金经理选股的束缚,让基金经理有机会配置更多中小盘股。
我觉得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正如两年前一样,当大部分人都看好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们选择主动型基金。当市场拥抱主流明星基金的时候,我们挖掘小规模的主动型基金。
下图就是最新的银河战舰组合调仓方案:
我文章开头说过,这次调仓主要是规模下沉,是要在操作风格和交易逻辑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上,舍弃一些规模偏大的基金,换入一些规模偏小的基金。
所以大家看下面四张图,新换入的基金跟大家熟知的明星基金走势是非常相似的,名气不大的小规模基金一样能跑出明星级的走势。但随着明星基金越来越笨重,小基金们的超额收益开始凸显了。
稳如泰山组合的调仓也是同理,都是大规模换小规模,但风格、投资逻辑没有变化。好了,本次组合调仓逻辑我就给大家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