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做“精品”基金 创造长期价值
基金观点资讯
2018-04-10 10:25:31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年前,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深化经济改革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人的财富管理、风险控制观念埋下了种子。中国基金业在危机中启程,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发展。

  在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眼中,中国基金业20年走过的路,是一部浓缩的全球资管发展史。窦玉明说自己这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能够聚焦于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深感幸运。

  窦玉明将中欧基金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他的梦想就是将这家公司打造成投资“精品店”,为投资者提供精品基金和优质服务,做长期价值的创造者。

  公募20年演绎“三代”蜕变

  中国公募基金20年的发展历程,脉络清晰。在窦玉明眼中,这是一个从短缺时代走向渠道时代,再迈向专业时代的过程。

  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产品供不应求。当时基金超额认购甚至超百倍,投资者把基金当股票炒,有的基金一上市就能涨50%。在这个阶段,最早成立的一批公司增速很快。

  短缺时代并不长,大概在2005年左右结束。此后,行业步入渠道时代,其特征在于,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分辨基金好坏的能力,喜欢追逐风口和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顺应投资者进行了大规模市场推广,发展最好的往往是具有渠道背景的公司。

  最近一两年,行业步入发展的第三阶段。有这样一批公司,不是最早成立的,也没有渠道背景,却靠着长期稳健的投资业绩脱颖而出。这个阶段,行业回归本源,基金品质变得更为重要。

  对于行业发展的洞察,窦玉明显然站在了更高的视角。

  他认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参与者,这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变化。基金行业的进步,是投资者、基金公司、销售渠道、资本市场及监管机构共同推动的结果。

  “行业的变迁和投资者的成熟有很大关系。如今,投资者更倾向于买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部分销售渠道也在走向成熟,以往是什么热销就卖什么,如今会精选好基金,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团队稳定性、投研实力以及中长期业绩等。”

  正是上述两股力量,加速了基金公司优胜劣汰,窦玉明判断,未来行业集中度会加速提升。

  行业变迁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的变化。窦玉明认为,A股好公司比原来更多,估值也更为合理。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参与交易,机构投资者不再具备信息优势,也会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随着市场监管愈发严格,净化了市场环境,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上述变化,使得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偏向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

  匠心筑梦打造投资“精品店”

  公募基金业演绎了三个时代的蜕变,在这期间,窦玉明的职业生涯,也经历了三次转身。

  2000年,窦玉明与基金业结缘,在大成基金的短暂时光后,他前往嘉实基金。窦玉明坦言,从专业人士向管理者的转型是痛苦的。30岁左右、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当时的他感受到了极大压力。他甚至常常深夜醒来,思考究竟该怎样管理团队。那段时间,他一边从管理类书籍中汲取经验,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8年,他见证了嘉实基金规模从20亿元到2000亿元的百倍增长。

  2008年,窦玉明担任富国基金总经理,“我想去尝试一下全方位的公司管理。”在此后的5年间,富国基金呈现出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和量化投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公司一度跻身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2013年,窦玉明作出了新的人生选择:从单纯的管理者变成股东兼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笑言:“这是一个半创业半打工的混合角色,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探索。”他的初心,就是打造一家投资“精品店”,给投资者提供一流业绩的产品。

  2014年,中欧基金成为行业内首家成功推行股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公募基金公司,此后一系列创新的制度设计给中欧带来了质的飞跃。中欧模式就此在业内燃起星星之火。

  窦玉明认为,核心员工持股可以带来两方面好处:一是员工会有更长远的视角,积极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享公司的长期发展红利;二是当股东与核心员工的利益一致,也就更加信任这些核心员工所作的决策。

  一系列创新的制度设计,加之核心管理团队的魅力感召,一批业内顶尖的投研人才相继加盟中欧基金。在窦玉明等新生代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中欧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过去五年平均收益率超过200%(截至2017年末),公司的中长期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在业内数一数二。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从不到100亿元,增长到接近2000亿元。

  深耕一体化投研体系

  窦玉明表示:“我的目标是把中欧基金作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让中欧基金成为多策略投资精品店。”

  做精品店的方向,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在他看来,未来的基金管理公司大体有三条路可走:其一,比拼投研功力;其二,比拼渠道和品牌;其三,依靠低成本的被动投资。从资源禀赋而言,中欧基金并不具备渠道优势,而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发展时机未到,因此最终确定了做精品店的方向。

  在窦玉明看来,相比国际一流的基金公司,目前国内基金产品的整体质量还不够稳定,同一家公司旗下产品业绩往往参差不齐。他希望,中欧基金打造的精品店能够做到没有次品,或者尽量减少次品;从时间维度上,能够做出稳定持续向好的业绩。“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也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让投资人放心持有。”

  那么,如何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窦玉明给出了答案,学习海外优秀基金公司的发展经验。例如,海外公司在投资管理时经常提到的“4P”理论,他的理解是:Philosophy,正确的理念;Process,好的流程;People,人才;Performance,最终产生优秀的结果,保证基金产品的质量。

  他笑言,所谓专业也可以看作是“套路”。向全球最优秀的基金公司学习,参考最佳实践的“套路”,全球最好的基金公司20年前就在把以明星基金经理为核心的投研体制转向研究驱动的团队作战。国内基金公司,如果想在未来脱颖而出,也需要推动这样的变化。

  具体来看,要做出三方面的转变:从基金经理个人奋斗转向依靠团队作战;投资研究人员从感性的“艺术家”,转型成为严谨的“工程师”;投资管理的重心,要从投资理念层面落实到纪律性的投资研究流程上。

  过去两年,中欧基金一直致力于由“明星制”向研究驱动的“团队化”转变,从研究团队入手,逐步把传统模式下“关注短期消息、服务基金经理需求、快速且广覆盖的浅度研究”,转换成高度纪律性的“FIELD”的研究体系,这就是“聚焦基本面、独立思考、高效合作、关注长期和深度研究”。

  目前,中欧基金的研究平台已经有近30位成员,他们精准分工、高度合作,目标是成为投资流程的起点,生产基金经理进行组合构建的原料,从而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基金。窦玉明表示,中欧基金致力于成为一家真正研究驱动的国际水准的基金管理公司。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为什么中欧基金要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因为窦玉明看到了行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银行,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中国基金业也一定能够出现管理规模上万亿的公司。”

  所有的布局,他都有更为长远的打算。“设想一下,如果未来偏股型基金的规模超过10万亿,一家公司要管理的资产规模上万亿,如此大的规模,一定是个很大的挑战。因此,管理方式不能按照过去小作坊的模式,而是要进行程序化的流水线生产,每个岗位都应该很专业。”

  过去,投资者常常把基金当股票炒,体验并不好。在窦玉明看来,基金就应该进行长期持有,期待复利的魅力。据统计,自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到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5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