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 周期
今天抱团方向出现裂痕,在美股大涨,港股大涨,北上大买,我们的股市指数却出现调整,一度很多机构抱团股大跌。
元凶是两个消息,一是有几只公募基金开始限购,尤其是易方达蓝筹,日限购十万,彻底把机构拒之门外。老股民都有经验,顶部两个特征,一是公募超发,二是公募限购。于是有资金开始出逃。大跌的板块就是最近抱团板块,白酒,新能源车,光伏,军工。
二,大佬杨东看空新能源,昨晚已说。
盘中我也在思考,抱团是否瓦解,或者其他板块出现机会?最终结论,抱团高位分歧,并非瓦解。
资金部分切换到其他板块,比如科技。
下面我贴出我的论据
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主要原因。
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时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
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
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基金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不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溢价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这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总结。
我从过去的两年股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复盘一下抱团逻辑。2019年开始,股市进入全面估值修复,最先修复的是消费和科技。消费的刺激因素,就是通胀,其中最突出板块除了白酒,还有猪肉。科技后来居上,先是5G,后是芯片半导体。因为这两个板块出现景气预期,被抱团资金逐步验证。至于为什么5G概念后程被放弃,显然芯片是更有业绩爆发空间的板块。而后,新能源车这个领域被资金关注,行至2020年七月以后,光伏板块爆发。其实主流资金都是聪明的,一个行业光讲故事,不足以支撑估值,而每一个兴起的板块能够持续多久,更多是业绩因素。
我还没有看到市场有什么新的板块有业绩超过消费医药新能源科技的迹象。军工目前业绩验证阶段还没有到,只是预期阶段和大逻辑推导阶段。所以我觉得逻辑没有上述几位硬。
发散几个思考方向
1,牛市周期里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都被巴菲特长期持有
可口可乐的故事洗脑,曾简单以为长期投资是价值投资的产物。其实我认为这是两个概念。持有多久取决于周期。
而股市里收益最高的人,未必都是长期持有的,善于抓住爆发性机会的人,往往也可以获得高收益。
理解这一点,我们在牛市周期里是可以参与抱团方向的。选股其实很容易,公募基金最重仓的股票就是最好的。选基金也容易,短期爆发性板块越早参与越好。从这个角度(林园的话)怕高都是苦命人,是有道理的。
2,有没有那种类型的基金经理可以不断在抱团板块里切换而且胜率较高。我的观察后答案是有的,一些灵活配置型经理,虽然多行业投资,但他们总能参与最强板块个股。可不可持续不是我能预测的到的,但是这个牛市参与抱团策略是可以成功的。
3,我买基金赚的什么钱,第一层,是经理对市场的认知。第二层,是市场博弈或者业绩增长估值提升的钱。第三层,是通货膨胀的钱,是经济发展红利的钱。第四层,经济周期的波动的钱。
4,抱团何时结束并不是我们出逃的时候,最好的出逃策略是趟完泡沫,走出右侧再走。
所以今天我觉得抱团没有结束,那些5G半导体还得稍稍等下一个机会。从抱团板块角度来说,今天下跌并不多,加仓我也仅仅是意思了一下。
今天我还是做了一些换仓,彻底放弃了郭睿。清仓了香港国企指数。这两个基金几乎都不是时间的朋友。拿着碍眼,杀之而后快。终于我手里又清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