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金的中期报告陆陆续续开始披露了。相较于季度报告,中期报告里有关基金持仓的信息更为丰富,除了前十大重仓股,还会披露截至本年6月30日基金的全部股票持仓。
有些小伙伴看着这些数据,心里就开始盘算了,既然有了参考模板,那能不能选一只业绩优秀的基金,自己对照着持仓另外去买股票,抄基金的“作业”呢?
乍一看,这种投资思路好像不错,但实际操作下来,难点却不少,未必真能达到预期效果。下面咱们就来聊一下,跟着中期报告“抄作业”究竟难在何处。
难点一:报告持仓具有滞后性
虽然,基金公司要通过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等定期披露基金的持仓,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基金的运作,但这些报告所披露的,并不是基金实时的持仓情况,信息是具有滞后性的。
以中期报告为例,按规定,基金公司需要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完成中报的披露,也就是说,8月底披露的中报里,基金的持仓数据都是截至6月30日的。
而从6月底到8月底,跨度长达两个月,在此期间,基金经理是否调整仓位、调了哪些仓位,我们在中期报告中都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一味复制定期报告中的持仓进行投资,有可能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难点二:基金的调仓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看到的持仓里,有基金经理为了左侧布局买入的个股,有即将达到预期收益后续可能要止盈的个股,也有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用于均衡持仓的个股。
但是在中期报告的持仓清单中,这些个股分别扮演着哪种角色,是不会有标注说明的。同时,基金经理会在什么时候卖出哪些仓位,接着买入哪些标的,我们更是无从得知。
如果“无脑”按照中报持仓进行操作,或许会出现我们前脚刚“抄作业”买了某只股票,后脚它就被基金调出持仓组合的尴尬情况。
另外,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也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前面我们说过,定期报告具有滞后性,尤其中报和年报,滞后时间还比较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市场或许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基金经理的持仓思路也有可能发生了调整。
面对变化后的市场,如果我们还参照着过去的持仓去投资,很难说会获得多么好的效果。这就像是参照着过时的地图去找现在的路一样,不一定能够达到期望的终点。
难点三:基金持仓难以完全复制
除了以上两大难点外,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技术性难题,那就是基金的持仓本身就很难完全复制。
首先,为了构建更合理的持仓结构,基金有可能会同时持有几十甚至上百只个股,由于基金资产量大,各股票的持仓占比可以定得十分精细。
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资金量相对有限,加之每只个股都有最小的购买起点,要想完全复制非常精细的持仓,是比较困难的。而如果选择“差不多就好”,构建一个仅大体相似的组合,又可能会导致“形像神不像”,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
其次,大部分基金,尤其是混合型基金,除了会投资股票外,还可能会购买债券、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工具等其他大类资产。而这些大类资产中,并不是所有的资产我们都有资质购买,例如有些债券品种就只面对机构投资者发行。这一难点,也限制了复制持仓的完整性。
其实归根到底,相较于去照搬基金详细的个股持仓,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更为重要。
在浏览中期报告时,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解基金经理对过去运作的复盘、对当前市场的观点、对未来配置的规划上。深入了解基金的交易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找到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基金。#8月你的基金收益如何?#
$广发全球精选股票(QDII)人民币A(OTCFUND|270023)$$广发双债添利债券E(OTCFUND|009267)$$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E(OTCFUND|011062)$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