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国泰基金经理麻绎文。
很多人把芯片比作“科技时代的石油”,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芯片的投资机会。其中,很多投资者朋友很关心的一点是,芯片板块的拐点何时确立?要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芯片行业的常见周期,今天刚好和大家聊聊芯片产业链投资。
首先,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半导体芯片相关概念来讲。
我们大家可能经常听到的是半导体、芯片,以及集成电路这三个概念。从政策维度来讲,大家可能更多地听到的是集成电路概念。包括以往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大基金,其全名实际上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所以从政策角度看,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集成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或接触的概念可能更多是半导体和芯片。特别是芯片,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中的芯片等,包括去年的国产芯片麒麟9000等,用的芯片概念会多一些。
如果我们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剖析,半导体更多指的是上游的原材料,特别是加热锗、硅等原材料。半导体是指在常温下,其导电性能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一类材料。对于集成电路来讲,主要偏向于中游领域,指的是由半导体材料制程的大规模电路集合,这类技术应用占到整个半导体下游约80%。而芯片,更多指向下游的产成品,主要指的是集成电路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形成的产成品。
如果我们从产业链的维度来看,半导体更多指向的是上游的材料,集成电路则指向中游的复杂技术应用,芯片可能更多指的是下游最终的应用产成品,例如麒麟9000、MR芯片等下游应用终端产品的概念。所以整体上来讲,这三个概念大致可以这样区分。
其次,我们来看看芯片产业链的常见周期。
半导体芯片板块作为历史上波动比较大的板块,之前随着市场的下跌,确实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但是我们认为,从其自身的整个周期角度来分析,当前还是应该有一定的信心。
首先,从传统需求的周期来看。
我们可以根据全球半导体芯片下游的需求来看,大约30%是在整体的手机领域,30%在PC,加起来能够达到约60%,偏向于整体的下游消费电子领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PC和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速持续上行。特别是在去年第三季度,多个品牌的新手机发布后,导致了去年第四季度手机端的DRAM等存储芯片价格上涨。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新机发布带来的消费电子创新,促使换机需求明显增长。
可以回想一下,如果去年下半年没有新手机的发布,很多人可能不会换手机。特别是在国产高端机重新回归之后,大家对这类手机的需求反而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虽然短期来看,Mate 60可能无法与海外的高端机型进行最高端品种的竞争。但从国产替代的信心角度,或者从民族自豪感来看,新款国产手机发布后,大家还是有很强的换机需求,导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指引了传统需求的上行。
正如之前提到的,美国半导体协会统计了全球包括中国国内的半导体销售情况。实际上,去年11月份,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一个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的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
第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的创新周期。
我们知道,从2019年到2020年,整个上一轮半导体产业链的大行情,一方面是在2019年下半年见到了整个产业的景气复苏,包括价格上涨、销售和同比增速的上行。另一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创新周期。上一轮我们看到的是5G手机引发的换机潮,包括蓝牙耳机等,这些都推动了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爆发。对于2024年来说,非常重要的催化因素可能来自于MR设备芯片,未来可能会引领消费电子领域新一轮的创新。
我们也知道,之前Vision Pro正式发售,在美国不到半个小时产品就预定完了,发货周期也会比较长,可能要到3月份到4月份。这表明,最新的Vision Pro依然引领了大众的需求爆发。特别是在Vision Pro的情况,其生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刚上线时就有自身的APP Store支撑,这里面有上百万的应用,支撑了整个MR设备生态的发展。
对于国内的产业链而言,一方面,国内的一些电子产业链可能会有一定的需求增长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国内的一些公司,特别是上游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而言,未来可能会看到国内的科技巨头逐步研发自己的MR设备,这也可能带来相关芯片需求的增长。所以,这是创新周期的情况。
从更长期的维度来看,我们认为创新周期可能还需要考虑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特别是刚刚提到的,全球人工智能算力芯片的市场格局,90%以上仍然集中在GPU算力层面。国内的科技巨头过去主要采购国外的GPU。然而,未来随着科技摩擦的加剧,海外的高端算力芯片也逐步被采取禁运的限制措施。对于国内的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它们的GPU算力芯片未来可能会逐步导入到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业链中。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周期实际上是值得重视的。包括台湾的某半导体制造公司,也对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在其营收中的增长速度给出了指引,未来几年可能能够达到50%以上的较高增速。因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周期。
第三块是国产替代周期。
我们知道,自2019年开始,中美之间出现了多轮科技摩擦,国内公司陆续受到制裁措施,这促使国内的科技产业链开始重视国产替代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逻辑。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半导体芯片公司,由于国产订单的导入,其业绩增速可能逐季翻倍,增速相当快。
展望未来国产替代的情况,我们对半导体芯片产业链进行了一些详细的拆分。在传统的封测领域,国产化率已经比较高了,基本上能够达到60%以上,特别是封测的一些设备,包括国内的一些半导体芯片封测公司,其技术实力也比较强,未来国产替代的空间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在设计环节,部分领域我们也具备了强大的国产替代技术实力,包括手机芯片等。大家也知道我们基本上能够在14纳米甚至7纳米的设计水平上实现突破,包括在5G领域的一些射频芯片等,国产化率在这些领域相对较高。目前比较紧缺的是像CPU、GPU等芯片的设计,在技术实力上还有一定的追赶空间。
我们认为,更多的机会可能在于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公司。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当前整个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很多环节的国产化率不足20%,因此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国产化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国泰半导体材料设备ETF联接C(019633)这样的产品就是聚焦于当前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从中长期来看,某些方向呈现出成长趋势比较明确的态势,并有希望穿越景气周期的波动。因此,这块我们认为还是值得重视的。
对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这两个细分环节来看,首先是设备,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在国内的半导体行业中,卡脖子问题最严重的环节在设备和材料领域。这也是制约我国晶圆代工和先进制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设备和材料的相对紧缺。特别是在设备环节,大家可能过往关注度比较高的是光刻机。在国内,光刻机基本上还处于接近零替代的状态。
除此之外大家知道,整个晶圆代工厂的资本开支中,有80%需要投入到半导体设备中。在这80%中,包括光刻机、刻蚀、薄膜沉积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市场规模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光刻机,目前国产替代率还非常低,而薄膜沉积设备则是在努力突破14纳米和7纳米的制程。在国产设备公司方面,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订单能够逐步导入到国内的晶圆厂,包括一些存储晶圆厂。目前国产的两家龙头设备公司,根据2023年的年报预告,订单增速还是相当快的,基本上都在30%以上。这一点体现了在景气周期下行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厂还能收到这么多订单,反映了国产替代的重要逻辑。
至于材料环节,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有光刻胶、抛光液、抛光垫以及硅片等半导体材料。从整体国产化率的角度来看,目前大概不到20%。
所以设备和材料可能是未来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的方向。包括光刻、刻蚀以及薄膜沉积等设备,它们的市场规模也比较大,在晶圆厂的资本开支中占比较高,我们认为未来这些设备的长期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或许可以关注$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9633)$以及$国泰中证煤炭ETF联接C(OTCFUND|008280)$等相关投资机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关注一下我的账号,之后我会在这里持续和大家交流。
$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C(OTCFUND|007818)$$国泰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ETF发起联接C(OTCFUND|020279)$$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C(OTCFUND|012729)$$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C(OTCFUND|012637)$$国泰中证计算机主题ETF联接A(OTCFUND|160224)$$国泰互联网+股票(OTCFUND|001542)$$国泰上证科创板100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9867)$
#传媒游戏板块活跃 持续性几何?##英伟达反弹7%!继续布局美股?##政府采购纳入安全考虑 国产软件大涨#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成立于2019.11.22。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2019-2023年净值增长率/业绩基准(%)为3.94/13.76,49.94/48.55,26.46/27.95,-36.35/-37.06,-2.88/-3.66。业绩比较基准: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联接C成立于2023.09.26,自成立以来-2023年净值增长率/业绩基准(%):-2.66/ -3.13。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上述基金为ETF联接基金,目标ETF为股票型指数基金,因此上述基金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上述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目标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本材料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材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