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国泰基金的基金经理智健。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大家分享我对2024年市场投资机会的看法。
我今天的分享分为两部分,回归价值本源、捕捉科技浪潮,也代表了我对今年市场的看法。在流动性相对没那么宽裕的市场当中,可能大家会更注重企业的经营本质和产业趋势。此外,今年的市场,如果有阶段性趋势性的贝塔,可能还是来自于科技。
对于今年的市场,我有3点判断:
1、库存周期:2023H2见底后弱复苏。
库存周期这个位置毫无疑问是处在一个见底复苏,可能未来两三年是一个复苏的起点,看价格应该是在今年年中可以见底,但是这一轮整个库存周期可能和前两轮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整个库存周期可能它上面还嵌套了一个更大的产能周期,这一轮产业周期应该是2015年开始的,在去年才可能刚刚进入产能出清的位置,补库的利润弹性都是比较小的。
我们特别关注部分供给侧改革会力度比较大的行业,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部分行业有产能过剩,这一块我们自己关注比较多的包括半导体设计、建材、新能源,还有生猪养殖等等。
节奏上面来说,无论是CPI、PPI,年中可以碰到底部,一季度可能是全年预期最差的位置,PPI主要是依赖我们刚才讲的整个库存周期的补库,CPI是生猪存栏周期的见底回升。2024年我们预计CPI、PPI都是转正的,但是可能幅度都不是很高,可能都是在0到1,或者0以上这个位置。
2023年底我们也看到,国家也在增发国债,包括上调赤字,整体来说预示着国家对2024年还是会定一个比较积极的经济目标,后面也有政策加码的可能性。
中期的地产周期在2020年见顶之后,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快的下行通道,2024年初步判断还是下行放缓,这一轮可能要到2025、2026年才能阶段性见到一个底部,整体来说整个地产周期已经调整了3年,还没有明确的一个见底迹象,政策托底也是比较克制的。
如果今年地产还是有一个往上的趋势,就会压制向上的库存周期的弹性,但是2024年我也是比较重点关注地产板块、地产链的投资机会,虽然整个中期调整没有结束,但是率先开始下降的开工端,有可能会提前触底。因为开工端是最先下滑的。
如果我们后面跟踪到实际的开工端就有触底迹象,加上经济波动放大的时候,政策加码,我们觉得还是可以找找这方面的投资机会。
当然从比较长周期来看,地产下行对居民的消费力还是会有持续的影响,因为房价持续下行整体会反过来通过家庭财富或者企业抵押品的机制,影响微观主体的预期。而且从长期来看,地产的持续下行的确是会让很多的家庭财务上面临问题,这是比较影响长期经济活力的。后面可能可以进一步观察政策具体在什么时候发力,或者它决策的机制。
长周期来看,从国内人口周期来说,它是在2022年见顶的,见顶之后进入长周期的下行轨道,2023年人口是首次负增长。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潜在经济增速加速下行,因为从经济增速拆分来看,劳动力指标肯定由正转负的,而且会拖累消费,解决这个问题核心点还是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反过来需要市场化的激励,产业升级特别是科技的突破。
第二点,随着人口下降,实际利率中枢随潜在增速下行而降低,若高于微观投资回报率,容易造成负产出缺口和价格低迷。往后看还是要看到实际利率的下降,去和投资回报率进行匹配。
最后一点,讲讲美国的经济周期,现在市场一致预期可能还是比较乐观,但我们觉得还是要观察一下今明年美国软着陆的可行性。美国它的扩张周期是进入一个尾声的,利率下行和联储降息肯定是已经成为趋势了。假设发生在2025年,美国出现衰退或者是再通胀,当然再通胀前提是对应中国的去产能,出现超预期的衰退还是概率比较大。如果有这个概率可能还会对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后面还需要观察。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今年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选举年,全球差不多60个经济体都会迎来大选,还是有一定的地缘政治风险。但是反观美股,从历史规律来看在大选年的胜率还比较高,可能风险会出现在下半年或者是明年。
第二个判断,对产业趋势的看法。我认为边缘侧的硬件迭代是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核心,像去年大家主要的工作是补算力、服务器,做大模型,今年可能是要落实到消费者使用的身边的硬件上进行迭代,后面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应用创新,消费者应该会通过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来融入人工智能,加速AI生态的爆发,这一块是世界科技巨头的企业的必争之地。
我就从短期到远期分开来讲,有5个趋势:
1、AIPC:这是最确定、放量速度最快的。这一块是由主芯片厂英特尔它是主动推动来更新换代的,消费者需求也是比较强烈,渗透率、确定性比较强,映射到我们国内直接是存储结构芯片包括主芯片的封测龙头企业是直接受益的。
2、AI手机:背景是2024年手机有温和的复苏,包括华为拉动的国产品牌的份额提升,这个复苏可能不算强,但是无论是国外高通、联发科和国内华为等这些都在推出新一代手机的SOC,通过今明年手机的持续迭代之后,在消费者体验到比较明确的增量之后,会推动换机周期。
3、XR:苹果的MR启动发售,开启全新移动端生态时代。包括更加轻量化的AR眼镜,上量需要等到2025年或者2026年。AR眼镜有望以更快的速度迭代,带动其他AIOT产品升级。
4、人形机器人:2024年二季度有望看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定点、量产,国产机器人有望快速跟上。
5、智能驾驶:2024年有望成为中美智能驾驶元年。AI+汽车有望迭代全新生态。
这5点我自己理解是比较确定性的科技创新的方向,中国产业链也是可以充分受益的,会是我未来两年重点关注的方向。后面主要是体现了产业链在中国,包括从半导体的背景来说,半导体整体来说也是从底部进入了一个复苏,同时随着上市和融资门槛大幅度抬升,半导体设计行业也是同步进入加速的整合期。
2024年的市场风格,整体来看会更加均衡一点,而且可能是更加回归到价值或者跟随产业成长的股票,纯粹是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股票今年可能会相对来说表现差一点。
从盈利进行推导,从上一轮的库存周期来看,可以看到大盘成长包括沪深300盈利的高点应该是出现在2019年、2020年,小盘成长或者中证1000盈利增速是延续到2020年和2021年,从股价表现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小盘成长或者中证1000,2021年对大盘股开始是有明显的超额,2022年不明显,但是2023年也是有比较明显的超额。前半部分是反映了大小盘的盈利差,当然从2023年开始可能就是还反映了一部分主题投资吧。
但在2024年整体来看如果是流动性不一定更加宽松,包括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同时作为今年监管比较严,风险偏好不是特别高的话,趋势是回归更加聚焦到企业的自由现金,或者聚焦到比较真正能受益到产业趋势变革的这些科技股。
今年市场操作的策略,指数研判我觉得可能还是一个平衡市,还是结构性或者板块间的大幅轮动作为主要的特征。如果从一个非常主观的成为节奏来判断,我自己理解还是要预防这个市场结构性,可能出现比较大幅的波动的风险。但是如果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对于好的资产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研判,未来是发展趋势上的资产,还是要敢于加大弹性。从短期来看目前来说这个位置到一季度应该是市场比较好的投资时点,后续还需要密切观察宏观经济数据和美国经济的软着陆的情况。
最后讲讲行业比较我自己的研判,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公开报表的情况来看,刚才提到的AI人工智能的边缘硬件创新,它应该还是唯一落实到业绩的产业趋势的板块,其实很多公司从去年三季度就开始逐步看到拐点,我们觉得从今年一二包括三四季度陆续部分板块也会有一些细分子领域的公司,业绩慢慢触底。总体来说还是希望围绕这一块,多点寻找具备长逻辑的标的,这个我理解是板块性的,如果个股性的话,可能还是围绕医药和出海多找找业绩比较好的公司。
在目前阶段来说偏主题,聚焦在机器人和智能驾驶,这是右侧的,从左侧如果从供给侧角度来说,可能会更关注一些消费建材、食品加工、生猪养殖和锂电产业链。从长期产能周期叠加的库存周期角度,在适当的时间关注一下上游资源品的投资机会。
1、问:今年您如何看待食品饮料板块的机会?
回答:我是这样理解食品饮料板块的,我觉得今年整体投资环境会比2023年要好,但是分化会比较大,如果整体做一个初步判断的话,我觉得食品加工板块的机会可能会比白酒相对好一点。
这是从两个维度来讲。第一个维度。从报表和市场实际反馈来说,食品加工行业它出清是比较彻底的,因为食品加工这些产品它不能做特别多的储存,所以报表是真实反映了实际的情况。但白酒可能还需要部分担心社会库存的情况。
第二点,虽然食品加工板块很多公司可能还是和必选、防守相关,很多股票它可能之前是通过低波动来获取一定的超额,但是我自己理解有很多食品加工板块里面长周期的成长股,在过去两年因为估值整体下移,其实是把它的成长性下杀的比较透彻。如果是这些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短期成长路径也没有变化,公司质地也比较好的这些公司,我觉得到今年一二季度开始是比较重点的投资机会,我自己关注比较多的主要还是餐饮供应链板块,部分也在重点看软饮料板块。同时我也下一个判断,我们说的蛋白质价格随着大概4到8个季度的下滑之后,在今年的二季度左右应该会见底回升,和CPI的节奏是一样的。
2、问:今年科技制造领域,在这个大方向里您认为哪些板块的景气度是比较好的?
回答:如我刚才介绍所说,可能还是围绕着边缘侧的AI硬件,这个可能比较发散,比如说AIPC、AI手机,包括看长远一点的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等,它的标的也是比较分散的,主要聚焦在电子汽车、机械里面。我自己理解可能投资机会还是来自于能出业绩,具备长逻辑、竞争格局也比较好的硬件端的这些公司为主。因为像我们看2023年的时候,市场也阶段性的很热,对科技股非常热衷,当时表现非常好的主要是集中在偏软件的计算机、传媒。如果我们从盈利角度来说,2023年传媒特别是游戏阶段性是有业绩反转的,但是2022年大家期待的计算机业绩反转其实没有发生,因为TOB和TOG是没有开支的。
但无论是它有没有盈利反转,这个过程已经过去了,如果我们纯看业绩趋势,其实从2024年来讲,电子和汽车为主的这些偏硬件的公司,能持续兑现业绩的公司,超额收益比较明确。如果没有业绩兑现, 2023年通过人工智能等概念炒上去的公司,可能就会经历比较长时间的估值和股价消化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2024年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新能源大跌 原因何在?##A股有望进入交易反弹窗口##2800点时的基金经理们在想什么?#
$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C(OTCFUND|012637)$$国泰中证计算机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0210)$
$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C(OTCFUND|012729)$$国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4907)$$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LOF)A(OTCFUND|160222)$$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OTCFUND|001790)$$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联接C(OTCFUND|012725)$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OTCFUND|008282)$$国泰区位优势混合A(OTCFUND|020015)$$国泰区位优势混合C(OTCFUND|015594)$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本材料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材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承诺。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