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又到了新的一年。回顾过去的2021年,疫情依然对社会生活生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变革的一年,也是继续成长的一年,是我进入投资的第2年。
一、2021年市场整体情况
2021年1-2月,A股延续去年底的上升趋势,在“茅”指数的带领下逐步走高,于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18日上证指数创出今年最高点3731.69点,核心资产拱出了泡沫,随后短短数日急跌到3月9日最低3328.31点;3月到5月,上证指数以3400点为中心反复震荡;5月底,反弹至3600多点,随后再次下跌,于7月28日创出今年最低点位3312.72点;8月市场在资源股的带领下快速反弹,9月初最高反弹至3723.85点,未能突破2月18日高点,随后又下跌到11月初的3400多点;最后一个月最高反弹至3708.94,高位窄幅震荡到年终。
据统计,2021年全年沪指累计上涨4.8%,深成指上涨2.67%,创业板指上涨12.02%,沪指创1994年以来首次年线三连阳。今年虽然我国的疫情管控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生产也基本正常运转,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大幅放水、资金面偏紧,各大指数的涨幅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股市中排名靠后。尤其是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以-32.7%的跌幅排名倒数第一。
虽然2021年三大指数都收涨了,今年的结构化行情非常明显。从三大指数看,创业板表现最佳;从市值角度看,上证50、沪深300指数所包含的大盘股表现最差,而中证500指数代表的中盘股、中证1000指数代表的中小盘股、ST指数代表的垃圾股的涨幅都显著高于大盘股。2019-2020年是大盘股、龙头股、价值股的牛市,2021年是中小盘股和ST股的天下。
从行业方面来看,年前是“茅指数”(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领涨,年后资源股(煤炭、钢铁、有色、石油)、中小盘股、ST股、碳中和(核心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储能、绿电、环保)、“宁指数”、CRO、医美、鸿蒙、元宇宙概念等竞相领涨两市;2020年的三傻“银行、保险、地产”在2021年继续被抛弃;2021年先后有消费、科技、医疗三大传统赛道崩掉,年终消费有一波小幅的反弹,相对其余两个还好;2021年中概股、教育股受到反垄断和双减政策的影响,成为最惨的两个板块,港股也受此影响全年大幅下跌。
今年A股再次创造了若干新的记录:沪深300指数突破2007年大牛市高点,创历史新高;2021年成交额257万亿,超越2015年大牛市,创历史新高;9月29日,沪深两市连续49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北向资金累计加仓A股超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发,随后有多只新股上市破发,打新躺赢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二、2021年个人股市投资总结
我自2019年下半年入市,当年年收益率为2.44%。2020年是我真正开启投资理财的元年,年收益率是10.97%。2021年,由于持有的绝大部分都是沪深300成分股和中概股,大部分个股年内受到重创,年收益率仅为-8.4%,跑输上证指数13.2%,未能实现年初设定的目标。年内最高收益率出现在1月18日,7.31%;年内最低收益率出现在7月27日,-17.80%,最大回撤25.11%。
2021年转入账户内的流动资金占之前总共投入资金的32%,目前账户两年半的累计收益率为4.16%,基本处于盈亏线附近。年内总共有157次买卖记录,35次清仓记录。买卖虽然不是特别频繁,但也绝称不上少。
2021年账户总共中了5只新股,按时间先后分别是重庆银行、和辉光电、本川智能、长远理科、盛美上海,3只科创板、1只创业板和1只上海主板。累计增厚收益32620.93元。其中本川智能收益金额最大,和辉光电收益金额最小。盛美上海由于担心破发,未能全额缴款,错失了大肉。
2021年账户总共中了8只可转债,除珀莱转债、兴业转债仍然未上市持有中,其余都已经清仓。累计增厚收益397.61元,收益最高的是东财转债3,收益最低的是上银转债。
2021年至今仍然持仓的盈利前三的股票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保利发展,这三只股票我持有的时间较长,且操作相对较好,持有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三只股票的估值仍然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安全边际,所以我计划继续持有,招行逢高减仓但不清仓,兴业和保利到达一定价位将清仓处理。
2021年清仓盈利前三的投资(除新股外)分别来源于腾讯控股(后面又建仓了)、三安光电和牧原股份。三只股票都是行业内的龙头,腾讯控股清仓后又建仓被套了,但是我一点都不担心。三安光电低位仓位没有买够,高位清仓后没能及时买回。牧原股份吃到了大概一半的收益,清仓后该股票又涨了50%,不过清仓后也躲过了一波下跌。后续跌到40后贪心更低的价位没能买回,错失了这一波反弹。
2021年亏损最多的三只股票是沪电股份、金龙鱼和浪潮信息,下面着重反思一下这三只股票带给我的经验教训。
沪电股份属于科技股,该股从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2月前由于5G产业兴起而业绩和股价爆发,是当时的大牛股。我在2020年8月见沪电股份从高位下跌了一段距离开始建仓,后续加仓两次,但是没有拉开档位差,导致成本比较高。该股票持续下跌,少有反弹,加上5G产业链不再景气,我于2021年2月割肉清仓。目前看来清仓是对的,沪电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涨过我当时清仓的价位,多数时间也是跌的。这也警示我科技股的投资一定要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设置好止损价位,不可死扛。同时在操作方面,加仓要拉开档差,不可在价格范围变动范围不大的空间内频繁加仓。
金龙鱼属于次新股,该股2020年10月上市正赶上消费赛道爆发的好时候。所以上市后股价从40元左右上涨到145.51。我2020年底买入短期持有后涨11.87%后卖出;今年2月份在金龙鱼自高点下跌20%后又重新买入,没想到赶上大盘急跌,一个多月浮亏34%割肉。当时大神林园持有金龙鱼对我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让我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最后还是在相对低点割肉。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认知不够,操作层面也漏洞百出。如果能够稍微缓一缓,到6月份损失将降低到10%左右。不过到时候自己还未必有勇气清仓呢。目前金龙鱼的股价低于我卖出价位,在磨底状态。此次买卖的教训是:次新股尽量不要碰,历史数据太少,你没有价值锚是拿不住的;多数股票急跌后都有一定幅度的反弹(10%~20%左右),非要卖的话不妨再等等反弹,可减少亏损额度;不能因为某大神持有某只股票就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要独立思考。
浪潮信息和沪电股份同属科技股,浪潮信息是受益于2020年春节期间的疫情,由于服务器需求的激增导致公司股价上涨。和沪电股份的介入一样,我没有分析出产业变化的趋势,以为在“抄底”,实际上抄在了半山腰。不过好在仓位不重,清仓的也还算及时。如果没有清仓,目前也只是刚刚解套而已,资金的沉没价值就大了。
2021年仍然亏损持仓的股票也有几只,就不贴出来了。有些仓位我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例如腾讯;有些仓位是要清掉的,例如金融、化工股;有些仓位则是要调整的,例如地产、银行等。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收益率还远远低于很多投资者、公募基金甚至是指数。作为投资的第2年,这样的成绩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的原因是自己的投资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对于公司估值、产业发展、经济走向、A股的投资生态还知之甚少。我的选股仍然局限于从沪深300指数、北向资金或者公募基金重仓股、大V的分析、热点股票中选择,对于公司的自主分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凭感觉和微不足道甚至是错误的经验;我几乎不会对产业景气度的变化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对于已经出现的趋势摇摆不定,恐高是一方面,惰性和无知是另一方面原因;由于进入股市仅两年多,对A股的投资生态还未能全面感知,A股的大起大落、涨过头、跌过头,只有身处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而且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在低估的基础上越来越低估,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心态的时候;我的操作纪律还不够完善,执行力还有提升的空间,仓位管理的水平也比较差;看到股票“跌出了空间”,我这也想买,那也想买,最终搞成了大杂烩,参与了很多平庸甚至是错误的“机会”,没有聚焦、追踪的效果自然欠佳,这归根到底是研究不足,不懂得在大概率事件上下注的结果。
客观原因当然就是A股今年极端化的行情,虽然年前持仓的股票有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但是由于介入时间晚,浮盈并不多,所以年后跌几下就跌没了,还倒亏很多。随后资源股、碳中和、新能源、中小票我都没有抓住机会,选择死扛价值股,还不断加仓互联网股票,今年挨打的行业我几乎都持有。操作层面年前一路高歌猛进时由于经验尚浅未能在人声鼎沸时撤退;年后的急跌后也没有在合适的资产上下注;低估了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导致地产、互联网行业的大幅亏损,而且没有抓住碳中和的机会。
2021年的行情丰富了我的投资经验,我知道自己还是个嫩韭菜,投资体系离完善还差的很远,我需要学习和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当然,这一年时间我也看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大V 的文章,收获非常大,在此我向传给我知识的投资家、作家、大V和平台表示感谢,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不值一文,你们也不知道我的存在,但还是感谢。
2021年我在微信公众号记录每天市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操作,周六分享书摘,周日复盘一周的股票仓位和基金收益情况,基本没有间断。这些文字对我个人投资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虽然今年我不会再记录市场每天的情况,但这一段经历我认为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三、2021年股市投资展望
2021年初时,券商和大V们一致呼吁要降低盈利预期。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虽然A股实现了三连阳,但其实对于很多价值投资者而言,今年的行情太过极端、并不好做。俱往矣。
2021年初我设置的目标是跑赢上证指数,收益率能达到12%。看来是我太过乐观了。但是今年,我依然想重复设置这一目标,希望能够最终达成。
2022年我要至少阅读完10本理财方面的书籍,汲取书中的营养,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而且还要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思考。
我要继续完善自身的投资体系,尽可能去解决以下7个问题:如何选股、如何估值、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如何进行仓位管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执行操作纪律、如何巩固并拓展自己的投资能力圈。我将继续朝着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持续盈利投资体系而不懈努力。
今年我也会继续坚持写作,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写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我会努力写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文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然,每周的投资总结仍然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