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昌老师,我定投收益已经达到20%,该不该赎回呢?
我都会反问一句:买了多少?如果定投金额还不到个人资产1/10,赎回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到底该不该触发赎回,我觉得应该更关注持有仓位的比重,而不是持仓的收益率。
也有很多投资者跟我说:昌老师,能不能给我推荐几只赚钱的基金呢?
我也经常问他们:你有多少本金?想赚多少钱?
对于个人投资而言,我们要的是赚钱而不是赚钱的基金。
请记住:产品收益率是机构投资者的目标。账户的实际收益才是个人投资者该看重的。
1.个人投资的核心目的
如果不知道你要什么,你将迷失在黑夜里、丛林中。个人投资者投资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账户收益增加。请记住这个简单的公式:
账户收益=投入本金*产品收益率
从公式中(这里先不考虑时间因素,时间变量后续再引入),我们要记住“3个不等于”
(1)产品收益率高不等于你赚到了钱
据统计,半数以上的客户会在买入基金的3个月赎回,7成客户会在6个月赎回。因为频繁操作,所以常常基金在赚钱,基民却没赚到钱!
(2)持有高收益率产品不等于钱赚得多
有时候虽然我们持有的某只产品的收益率比较高,但是因为投入本金少,对个人账户实际收益贡献并不高。
(3)想赚钱不等于要追求高收益率产品
比如,投入金额300万,选择了某只年化收益5%左右的产品,持有1年账户实际收益15万。产品稳健,风险偏小,你就敢投入更多的本金,账户实际收益也一样可观。如果拿300万直接买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很多人会迟疑。
2.如何提高账户实际收益呢?
之前,我专门列了一个九宫格,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照:
注:低本金是指明投资金额少于20万;中等本金20万—300万;高本金300万以上投资者;低专业度,有一定理财意识,但是不懂具体产品;中专业度,有一定理财意识,也懂一些产品知识,但是没有形成自我投资哲学;高专业度,有理财意识,也懂产品知识,也有自我投资哲学。
从上图,我们发现要提高账户绝对收益,有以下3种常见方法:
(1)本金固定,那就调高产品风险等级
如果你本人现金流受限或者只想拿部分资金在资本市场,同时又想提升账户收益。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自我学习,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度。
因为你如果不追加投资额,又想提高账户实际收益。那就只能选择风险等级更高,预期收益率可能更高的投资品种。如:股票、期货、期权、指数基金等,同时也会面临着更大的波动和亏损的可能。
适用人群:初入职场或者临近退休,现金流相对较少且固定,但是时间比较多。
(2)同时增加部分本金和调高产品风险等级
如果你现在现金流还可以,而且时间也比较多。是可以同时增加部分本金和调高投资品的风险等级。当新增了一笔收入或者家庭流动性资产增多之后,可以选择一些风险等级略高的产品,比如:混合偏债、平衡性基金等。
我们常说“财富是认知的变现”,在调高产品风险等级的时候,对产品的了解一定要更加深入,切不可盲从。
适用人群:职场老司机、企业中层领导、个体经营户等。现金流比较充沛,收入比支出多,还有一些闲时。
(3)大幅增加本金,产品风险等级不变
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关注资本市场。而且工作/创业带来的收益更可观,不太想承受太高的风险,那就只能大幅增加投入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很多稳健型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和“传统银行理财”,由于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加上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固收+”产品。
适用人群:高净值客户、对资本市场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太多闲时。
我们发现,要想在资本市场赚到钱,要么你有足够多的本金,要么你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你本金不多,知识储备量也不够,很可能就是“炒基氛围组”或者就是被割的韭菜,还不如从定投或者一些低风险产品入手。
3.克服投资焦虑,一定要“向内寻”
前几天,我跟一些朋友在聊天,聊到现在人都很焦虑,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投资,似乎我们的眼里只有“第一”,我们对标的都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好的”。
当我们觉得自己很努力、很成功,有人告诉我们看看“哈佛凌晨4点的教室、看看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凌晨1点的办公室”,看看王首富的作休表等等,让我们感觉不到一点优越感和幸福感。
当我们觉得去年投资赚了一些钱,映入我们眼帘的又是“XX基金去年收益翻倍、XX人均赚了多少”,总让我们有一种“赶不上、追不赢”的感觉,不停地追热点、又不停地被平均,还在不停地熬红了夜却还是原地踏步。
要克服投资焦虑,一定要“向内寻”,认清自己,要知道我们是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的!最后请记住:个人投资者追求的是账户收益,而账户收益=投入本金*产品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