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经理目前呈现的三大现象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几年公募基金行业
巴蜀养基场
2021-08-24 10:35:37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警惕!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经理目前呈现的三大现象

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几年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最新数据,截止2021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达到23.12万亿,而即便是剔除掉货币及短债基金之后,行业的总规模也达到了12.69万亿元,这其中权益类产品的占比也在逐日提升。


这种大发展的背后,其实是三大因素共同主导的结果: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之后的理财资金的腾挪;(增量空间在几十万亿级别)

房住不炒投资、投机资金的配置转向;(增量空间在几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别)

注册制推行之后的散户机构化,也就是从个人炒股到产品配置进程的加快;(增量空间同样在数万亿以上级别)

所以,这种大发展的进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仅不会减弱,变慢甚至还会增强,加快。

目前整个行业大概有2600多名基金经理(截止2021年8月份),而一名基金经理的培养,乃至于他的成熟都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辅助完成的,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现在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经理越发呈现出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值得我们加以警惕的,具体而言,我总结了以下三个:

一、TOP管理人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目前管理规模在千亿以上规模的基金经理已有三名,其中两名来自易方达,其中一名为管理混合偏债基金见长的张清华,另一名则是被称为新一代公募一哥的张坤,另外一名则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紧随他们其后的还有广发的刘格菘,最近又要发一只150亿限额的产品,发完规模也有900亿以上了。

除了这些老司机,中生代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5年)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的也达到了251人。

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要关注的核心是现有规模是否已经超过其管理半径,过去让他们得以成功的策略在现行的管理规模之下是否还都能跑的通,规模太大收益亏损的效应也会变大,这些基金经理的内心是否也能够适应等等;

二、基金经理的上岗前“培训”越来越短,资历越来越浅

这点最近的感受非常明显,新基金经理批量化推出,去看他们的履历,和我们当时还在行业里的一名基金经理的培养周期,如果是名校研究生毕业到最终当上基最起码6-8年甚至更长来看,现在的很多基金经理更像是催熟的。可能刚做研究员2年,3年,就能做一名公募权益基金经理助理(实际已经在管理基金)或基金经理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行业竞争格局导致的呗,行业大发展,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却是更加激烈的,能不能在做大的蛋糕里分走的那块也越来越大,就取决于你的投研力、产品力和营销力。这三者之间,抢占赛道,能够主动发力的无疑就是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对应的营销,而每一个推出的产品背后就是随之而来的新人不断上岗,这就类似于把人放到大海里裸泳,你游上来了,你就活(火)了,没游上来,你就死(out)了。

03

卖方转买方的增多了,即证券从业经历长,基金管理经验短的越来越多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深度研究是投资的基础,这一点都不假,但是投资和研究中间还隔了一条鸿沟,这条鸿沟的名字叫实践。我会发现,之前做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转行来做投资了,假以时日,我相信他们的投资或许也会做得很好,只是我知道,就像上面说的,研究和投资毕竟还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更适合做研究一些,而有些人可能天生会更适合做投资,在风口之下,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在做出选择之时,考虑的更多是外部的机会而不是自身的匹配,如果如是如此,最后买单的无疑还是买了产品的投资者啊。

以上三点,会不会改变呢?我想是很难的,原因就是一开始的那个大背景和大前提,就是行业的大发展,在大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一些动作的变形。

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怎么办呢?

我的答案很确定,那就是除了擦亮双眼,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短、中、长期业绩都不错,目前规模还不算最大的那些老司机之外,也可以有意识的储备一些中生代的基金经理放在自己的观察池里进行观察,目的就是把他们当做你接下来也可以重点配置的有成为隐形冠军潜质的基金经理来对待。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核心的,是我们的产品配置不能偏颇,特别是在一开始的顶层设计的时候,就要尽量做到均衡配置,分散投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被动管理型的不管是ETF,还是场外指数基金都要配置,甚至是按照主动:被动=5:5的配置比例来进行安排。

我用多、快、好、省四大优势来概括指数基金/ETF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的优势。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大发展,散户机构化所带来的市场有效性的逐渐提升加之上面分析到主动管理基金的种种值得警惕的点,都预示着被动管理型基金的未来发展一定会一片光明,而在这方面,做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