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一拖多” 不怕拖累业绩吗?
摩根士丹利基金
2018-11-20 17:09:53
  • 8
  • 29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只或多只基金产品的现象,被形象地成为“一拖多”。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人才捉襟见肘,基金经理“一拖多”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果基民一味规避“一拖多”产品已不现实。有许多基民在问,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基金经理管理好几只,就不怕拖累基金业绩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全面。在平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看待这一现象。

这些年,大量新基金汹涌面世,目前已成立的基金产品数量都已经超过股票数量了,但基金经理的数量却没跟上,使得“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那么,基金经理“一拖多”是不是就一定不靠谱呢?

其实,大家在做这方面衡量时,不能只是从表面上看这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多少只基金,而应看他/她能不能同时管得过来,也就是工作量是否超过了其能力上限。那么具体该看哪些方面呢?

1、看基金规模

比如,基金经理A同时管理着5只5亿元的基金,基金经理B管理着1只50亿元规模的基金。

论难度而言,可能还是管50亿元的难度更大。所以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就算只管一只产品,业绩也未必好;而“一拖多”也不代表业绩就更差。

另外,有一些基金经理喜欢集中持仓,就是自己觉得哪些股好,管的几只基金就都买这些,前十大重仓股的名单都基本差不多。这种“一拖多”其实就相当于只管一只基金,因此管理难度也不会太大。

2、看基金类型

再比如,同样是管理5只基金,管理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肯定要比管理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轻松的多,毕竟管理指数型基金只需要跟踪好标的指数即可。所以,“一拖多”管理的都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精力也不会被太过分散,对业绩影响也不太大。

相比之下,管理主动型基金就要累得多,需要进行行业深度研究,做大类资产配置,筛选个股、债券等等。不过,现在不少基金公司拥有量化投资模型,许多基金也都是由2-3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也都一定程度上为基金经理减轻负担。

以上就是简单的分析思路啦。

那又有人会问,就算基金经理“一拖多”,自己就是看好其业绩,该如何选择买哪只基金呢?

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几只基金投资重点各不相同,那你后市看好哪个板块、主题就选哪只基金啦;

如果基金经理是集中持股的风格,所管基金买的行业、板块都差不多的话,建议挑管理时间更长、中长期业绩更好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凭借其管理某只基金的优秀业绩,有了名气后,基金公司可能也会趁热发行投资类型、标的差不多的基金来吸引基民认购申购,由该基金经理继续管理。因而,该基金经理单独管理时间最长、业绩最好的那只基金,无疑是其最用心经营的产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之登载已获合法授权。本材料仅作为客户服务材料,不构成具体基金的宣传推介材料或法律文件。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严格审查本资料的内容,但不就其准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

(来源: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财富号 2018-11-20 16:56) [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话题:#养基宝典#​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