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国企指数,我是这么玩的
股友599uW50603
2016-02-01 13:27:16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本月共发生三笔买入。价格分别为0.969、0.902、0.844,对应份额4200、4500、4700。三笔买入的平均成本0.904元(含交易费用),共13400份。由于市场的馈赠,原本计划5%的加仓节点,两次买入的幅度为6.9%和6.4%,均超过5%。算是超额完成了月计划。

      截止本月,定投的成本为0.957,总份额26100,理论市值25000元,清算金额24968.7元。以收盘价计算总收益-11.6%,以定投最后一笔价计算收益-11.81%。月中最大回撤15.36%,自定投以来的最大回撤值。本月三笔买入对总仓位影响超过50%,有效摊薄了成本。今后有机会时运用其他策略继续摊薄成本,以后再表。

        本月的月报想要聊聊买入后的对应策略。如本月,指数大幅下探,触发了三次买入。在原计划中,制定的次数是两次。由于市场的恐慌,给了多买入一次的机会,有效降低了总成本,同时也消耗了多一份的资金。现金流不充足的投资人在此境况该如何应对?我的策略有二;

        一 停止买入:多买入的部分是为了应对市场的下跌,虽然资金消耗的有些大,不过在快速的下探中,我们也买到了相对较低的点位。(对于现金储备较高的投资人来说,资金应该是不问题。所以下个月继续执行自己的计划便是。)但对于现金储备不足的投资人来说,虽然敢于在极速的下跌中打出手里的子(现)弹(金),但对于自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生活中的开销必然受到掣肘。怎么办?其实不必困惑,由于已经比原计划多买了一份,相当于下个月的计划被提前执行。因此,下个月我们可以直接略过。除非指数再创新低,否则我们就把资金留作备用或者归还至生活资金。

        二 减少投入:如果指数停止下探,开始回升,这时我们就需要主动的做出判断。定投当日,如指数距离前低值在一个较小的浮动范围内,并且仍然处于绝对低估下,那我们就该继续买进积攒份额。不过,会有一些投资人受限于资金,不能再追加投入,该如何应对?(对于有充足现金流的投资人,可以忽略) 在本计划中,定投数额为2000+,低估到临界点时,资金翻倍为4000+。如果资金消耗过快,影响了生活必然是不可取的,毕竟我们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必纠结,要么运用上面的策略一,要么我们把资金减半(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取舍)。投入1000元,或者500元也行,只要是在绝对低估值下收集到的份额,多与少都对我们有利。

      说完了对应策略,再来回头重新审视一下原本的计划:

           定投标的:H股ETF
        定投基准月份:2015年7月。             
        每月买入金额:2000元+2000元 
        定投日期:每月5号。                      
        定投期限:长期。        
        定投停止条件:超过估值中值20%。
        卖出条件:达到估值中值120%。   
        卖出方式:分批。  



 定投策略:

       1  预期收益率超过11%的条件下,以当月定投价计算,如下探5%则增定一次。 
       
       2  定投日如预期收益率超过14%,则当月买入金额翻倍。         
     
       3  如果预期收益率突然放大或该指数出现极速下探,会大举买入收集总份额,仓位影响至少10%。
         定投策略3本是为了应对指数突然无征兆下探的。不过像本月一样,在下跌中有了5%的阀值,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计划。能够用到它的机会看起来只有脱离底部区域了。不过指数一旦脱离底部区来到正常点位,即便出现极速下探,在估值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冒然买入似有不妥,思考一番后,决定舍弃定投策略3。

       此外,对于之前分析国企指数时用到的PE\PB的历史估值,原本用到的是均值。在近期多次考证后,决定用回中值。中值可以直观明确的告诉你具体点位值的情况,哪些在下哪些在上,有具体的依附点。对于历史区间的统计也是以持续时间为准的。因此跟时间相关,使用中值更准确。《恒生国企指数估值及预期收益率分析》中运用PE平均值作为参照,本月开始使用中值作为参照。


    对应的收益率如下图:






     另外由于有了PB数据,我把PB的对应收益率也做了计算,下图:


 


       定投虽然是一个简单有效积累财富的方法,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纠正,有很多策略可以完善定投和作为提高收益的手段。我的策略是碎片化的,不能一次全部出齐,今后每个月的月报我都会谈一点,一来可以把碎片化的思维形成完善的策略,一来也可以和有更好策略的投资人交流,以辅助和提高我的策略。

       就到这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