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璩静事件落幕背后:噱头or趋势?流量的尽头是网红
百度集团-SW资讯
2024-05-14 08:15:40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科创板日报


K图 09888_0


K图 BIDU_0

  《科创板日报》5月13日讯(记者黄心怡)“你们才代表百度,你们才代表最真实的百度,你们是百度最真实的代表。” 在百度副总裁、公关负责人璩静正式离职的当日,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先进颁奖活动上,李彦宏向现场的获奖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强调。

  这也标志着这起舆论风波的大结局,最终以璩静出局收尾。璩静离职后,记者了解到目前百度尚未确定新的公关负责人,暂由内部人员代管。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璩静的短视频系列是其个人要求拍摄,并由外部团队包办完成。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打造职场网红IP本身没有对错,但身为公关负责人,璩静亲自下场制作个人短视频内容,易于引发争议。

  ▍短视频由外部团队包办完成

  5天发了4条短视频,百度副总裁璩静涨粉百万,也因为争议言论被骂上热搜。

  其发布的视频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300封举报信撒满工位”、“公关人春节周末没有假期”、“谁挣钱多谁买单”等话题引发网友广泛争议。

  在璩静推出个人短视频账号之前,她已经要求百度公关部全员进行个人短视频策划与制作,并以5月2日为限,汇总团队成员个人IP账号及已发稿数量。

  其中,如果发稿少于3条,且与百度毫无关系的内容,将视为不达标。“不认同或者确实有困难者,建议尽快换个不重视短视频的地方待”。璩静在百度公关群里如实说。

  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璩静的短视频系列是其个人要求拍摄,并由外部团队包办完成

  “她特别自信地说,我足够真实!不怕人骂,我说的所有都是真的。谁骂我,我都要回复谢谢他,增加我视频的互动量。”对于短视频所引起的争议,璩静曾如此表态,上述知情人士称。

  不过,在5月9日凌晨,璩静还是对其个人短视频引发的舆情风波在朋友圈发文道歉。

  璩静回应将深刻反省、虚心接受批评。璩静称发布短视频之前,没有事先征求公司意见,不符合相关流程,也不代表公司立场。视频中很多不妥不适之处,使外部对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产生误解,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在此诚恳道歉。

  同日晚间,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确认,璩静已经从百度离职。

  ▍公关人亲自下场打造网红IP,是否越位?

  对于此事,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打造职场网红IP本身没有对错,但璩静的个人短视频内容较易引发争议。

  “你看雷军,又是直播,又是短视频,低调称自己是小博主,又给粉丝开车门,又给用户敬礼,主打一个亲民接地气。而百度副总裁上来就是霸总形象,张口闭口针对打工人,真天壤之别。”有互联网业内人士提到。

  在雷军打响了企业公关传播“去中介化”的首义第一枪后,学习雷军的风潮就从汽车圈蔓延到了整个互联网圈。数字力场创始人佘宗明称,现在甲方(PR)们干起了乙方(媒体+自媒体)的活,相当招标方抛开施工队自己下场干起了装修。但招标的跟施工的是两种生态位。二者很难相互替代,更多的是彼此补充。

  “并非老板们不能做网红企业家,CEO、CMO、COO、CFO、CTO、UFO们不能网红化。只是说,这里面有些边界。” 佘宗明认为,“用传播学者邹振东教授的话说,有些角色该在前台、有的该在后台。越过了那道边界,难免会造成紊乱:本该在前台的待在后台,是缺位;本该在后台的跑到前台,是越位。”

  ▍企业家争相做网红流量的尽头是网红?

  “这反映一个趋势,就是公关越来越需要社交媒体内容、短视频、AI。只不过是否要公关人亲自下场做。公关人代表公司的面孔,如果亲自下场,也要表达公司,而不是表达自己。”金融科技从业者泽林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已有不少企业家都主动出来当网红。有的是为了带货,比如雷军亲自给小米汽车用户开车门;有的是为了拉高公司市值,比如周鸿祎、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频频发表AI相关的言论。

  还有的则是为了还债,Faraday Future创始人贾跃亭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将开始个人IP的商业化,尽量尽快赚些钱,一部分还债、一部分补充公司用来造车,力争支持FF的基本运营。

  此前,俞敏洪、罗永浩、梁建章也都通过抓住直播的机会,靠当网红扭转公司困境。

  早在2016年,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就提到,每位创业者都要做网红。2021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平台表示“正在考虑辞职,全职做一名网红”。 今年年初,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呼吁,“如果有可能,我认为企业家都要去当网红”。目前来看,他也是如此践行的。

  不过,企业家亲自下场直播、做网红的效果如何,还是因人而异。

  “网红效应有利弊两面。不能只看到雷军的网红效应,对小米SU7发布会火爆的强力加持,却看不到李想的网红效应对理想Mega舆情的反向助推。”佘宗明认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科创板日报》表示,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社交媒体等渠道的普及,个人品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为CEO打造个人品牌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个人品牌能够帮助CEO在行业内树立权威地位,增强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业务拓展。从企业规模和行业特点来看,一些大型企业或创新型企业的CEO更倾向于打造个人品牌。这是因为需要通过个人品牌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者。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的CEO也需要通过个人品牌来传递企业的创新理念和价值观。

  然而,个人品牌对于企业和CEO来说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个人风险与企业风险绑定。一旦CEO的个人品牌出现问题,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其次,过度依赖个人品牌可能导致企业忽视其他重要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最后,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也是CEO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江瀚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