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1.82亿港元 进一步强化网络效应并提升技术能力 嘀嗒出行今日正式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嘀嗒出行资讯
2024-06-28 19:33:00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网

K图 02559_0

  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股份代号为02559.HK,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及野村证券为联席保荐人。由此,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正式诞生。

  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嘀嗒出行全球发售39,091,000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19,545,500股,公开发售19,545,500股。招股阶段的公开发售获112.9倍认购,认购人数达19815人。最终发行定价每股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82亿港元。

image.png

  专注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的嘀嗒出行创业十年,经历了移动出行行业从方兴未艾到走进千家万户,见证了顺风车从最初局部零散的低效出行,到体验效率和安全全方位进化的大规模高效出行,也见证了出租车加速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焕新体验,以及为出租车行业注入的新动能。如今,嘀嗒出行成为中国首个成功上市的共享出行平台,不仅让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对于整个移动出行行业也是巨大鼓舞。

  对嘀嗒出行而言,上市是一条严选之路,是对嘀嗒出行战略路径、使命初心、商业模式、财务健康性、发展质量和未来成长潜力的一次集体检阅。能够通过层层审核率先上市,充分证明嘀嗒出行在上述方面获得各方充分认可,这也将为接下来更多出行平台推进上市进程,提供参照和指引。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在上市当天,选择了与投资人和全体员工共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上市敲钟仪式,同时,嘀嗒出行还面向用户,出租车行业司机、公司和行业协会,发出了一封主题为“你我同行,让路上没有空座,致谢每一位嘀嗒同路人”的感谢信。信中提到:“在让出行生态系统更加高效环保,让出行更加温暖愉悦的征途中,我们追求长远,注重发展质量;我们把顺风车和出租车看成一项社会事业。我们坚信,在‘真的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迎来更大的价值创造空间。”

image.png

  在上市仪式上,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表示:“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不仅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全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创新的思维、更拼搏的精神继续前行。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为社会、用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价值,更早实现‘让路上没有空座’的愿景。”

  六大独特标签支撑企业长远稳健发展开创共享出行新征程

  作为早在2019年就率先开始盈利,且唯一连续五年盈利的出行平台, 嘀嗒出行有着六大独特标签:

  1.坚持挖潜增效不添堵,通过现有上路车辆来创造更大运输效能,在存量中创造增量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共协助创造5460万个未利用汽车座位的运力,相当于中国小型私人乘用车座位总数的约4.5%。

  同时,2023年,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和交易总额分别为130.3百万次和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3%和41%。

  2.高毛利高净利高现金流,具备强大自我造血能力

  2023年,嘀嗒出行总收入、毛利润、经调整净利润和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2亿元、6.1亿元、2.3亿元和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41.6%、166.3%和114.4%。

  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达到74.3%和27.7%。这表明,嘀嗒出行具备强大自我造血能力和超越周期的持续盈利能力。

  3.独特的轻资产业务模式和领先单位经济模型,小资本撬动大增长

  基于不拥有和租赁车辆,车主乘客分摊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嘀嗒出行得以以极低成本去撬动业务增长,促进业务延展性同时保持盈利,实现高于其他出行平台的单位经济性和运营杠杆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下简称“沙利文报告”),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顺风车车主补贴及顺风车乘客用户奖励总额仅占同年顺风车平台交易总额的1.8%、1.9%及1.8%,远低于网约车中支付给司机和乘客奖励及补贴的平台交易总额平均16.7%的水平。

  4.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2023年研发费用占比达14.9%

  自成立至今,嘀嗒出行始终保持了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招股书显示,2023年,嘀嗒顺风车的车主服务费率为9.7%,低于行业9.8%的平均水平,同时,嘀嗒顺风车车主佣金率高达89.7%,不仅远高于网约车70.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顺风车行业89.5%的平均水平,实现最大程度让利车主。

  此外,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销售和运营费用规模逐年降低,其中重要原因是完善的促销活动评估机制提高了营销活动效率。同时,2021—2023年研发费用逆势增长,2023年同比增36.7%,占同年总收入高达14.9%。

  5.与生俱来的ESG基因,增进多方和谐共赢

  在成立之初,嘀嗒出行就立下了“让路上没有空座”的愿景,并深入践行“让出行生态系统更加高效环保,让出行更加温暖愉悦”的使命。不仅参与联合编制首个顺风车碳减排团体标准《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并于2022年推动出台,还通过嘀嗒小红花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构建顺风车独有的文化生态,增进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社会信任与和谐。

  此外,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就联合发起首届顺风车用户委员会,2020年联合多家机构组织联合发起了首个“国民顺风日”,汇集各方力量,推动顺风车新业态的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推进行业共建共治共享。

  2023年,嘀嗒顺风车用户减少约1.3百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约160万英亩林木。作为顺风车车乘感谢机制的嘀嗒小红花,截至目前已互送近470万朵。

  6.坚持长期主义和战略远见的管理团队明星投资方云集

  作为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自成立以来,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青睐参投,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网、高瓴资本、京东及携程等。

image.png

  同时,嘀嗒出行管理团队创业多年始终精诚合作,是长期主义的坚持者和共享出行的重塑者,坚持从解决城市交通面临根本挑战的原点出发,打造可持续多赢出行生态。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宋中杰在互联网及技术行业拥有超过25年经验,曾担任中国惠普销售经理、谷歌中国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公司其他联合创始人曾任职于谷歌、百度、雅虎、宝洁及摩托罗拉,技能高度互补。

  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平均积累20年相关行业经验,所涉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线上至线下商务、产品开发、销售及营销以及流量管理等。

  坐拥两大蓝海赛道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创新出行供给侧改革

  对于嘀嗒出行而言,上市将是一个新起点。根据披露,在此次嘀嗒出行募资金额中,有50%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推广计划,35%将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和升级安全机制,15%将用于提升变现能力。

  根据披露,在技术能力方面,2023年嘀嗒出行启动八个新的研发项目,主要涉及人工智能算法设计、销售和营销管理、大数据技术、地图信息点(「POI」)搜索和路线规划。2024—2025年,嘀嗒出行预计将启动共计15个研发项目,同时还将布局智慧硬件、面部识别等技术,进一步强化体验和安全。

  事实上,顺风车和出租车数字化两大赛道均是巨大蓝海。根据沙利文报告,2023年,小型私人乘用车的平均乘员人数仅1.4人,在所有1216百万个可用座位中的利用率较低,约为30.3%。此外,于2023年,中国出租车的每日运营行车中空载率通常为30%至40%。

  报告预计,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城镇化率提升,私家车数量持续增长和更多利好政策推出,顺风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交易总额2028年预计将增至1039亿元,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同时,以出行距离计的顺风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0.36%增至2028年的0.80%。此外,顺风车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所占份额,将从2023年的4.4%增至2028年的8.4%。

  2023年,出租车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占比约54.2%,行业数字化转型仍处初期阶段,2023年出租车交易总额中扬招业务占比高达88.9%。沙利文报告认为,中国出租车行业未来将在多方面受益于持续及加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包括更好用户体验、行业服务标准升级、车队利用率提高及出租车公司及协会管理优化。

  报告预计,出租车市场整体规模在2028年将增至48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3%。其中出租车网约和出租车扬招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9%和5%。

  对于嘀嗒出行而言,背靠中国3亿私家车保有量,拥有1560万高活跃度的认证私家车车主群体,面对出租车数字化的巨大蓝海,嘀嗒出行将有巨大机会去推进出行供给侧改革,构建可持续多赢的发展模式,在打造一站式汽车出行服务生态圈方面探索更多创新机会。

image.png

  嘀嗒出行也期待和更多投资人、用户、出租车行业一道,争取“让路上没有空座”的愿景更近,在打造可持续城市出行生态中,共绘移动出行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