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上市 “共享出行第一股”来了
嘀嗒出行资讯
2024-06-28 11:26:39
  • 点赞
  • 7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大河财立方


K图 02559_0

  千呼万唤始出来,“共享出行第一股”出现了。

  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对于竞争颇为激烈的共享出行行业,这可以称得上是一支久违的强心剂。毕竟,上一轮行业公开融资事件还是在一年前。

  据悉,此次嘀嗒出行在招股时获得了百倍认购,在近期登陆港交所的新股中关注度较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市之后企业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当前共享出行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平台始终难以实现自我造血等问题,仍然亟待重视。

“共享出行第一股”正式挂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于2022年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顺风车交易总额为61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9420万次。

  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在上市仪式上,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表示:“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不仅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全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创新的思维、更拼搏的精神继续前行。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为社会、用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价值,更早实现‘让路上没有空座’的愿景。”

  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数据显示,港股于二季度,尤其是5月开始回升,2024年上半年,IPO数量和筹资额环比分别上升33%和52%,主板平均超额认购约为去年同期的33倍,香港新股平均首日平均回报为24%,高于去年同期的1%。

  在此背景下,有着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等概念加持的嘀嗒出行关注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其IPO定价为每股6港元,在全球发售股份3909.1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天眼查显示,成立10年以来,嘀嗒出行先后获得蔚来资本、IDG资本、崇德投资、易车网、高瓴、京东、携程等多家知名机构及战略投资方的支持。

  “时隔许久,网约车行业再次出现新的标志事件,说明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近年来,虽然网约车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监管风波和市场整合,但新的融资表明,仍有投资机构愿意投入资金支持行业的发展,这不啻为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顺风车交易总额已达86亿元

  顺风车是一门好生意吗?过去10年来,嘀嗒出行稳居行业前列,从其财报亦可窥见行业现状。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促成约1.297亿次、9420万次、1.3亿次的顺风车搭乘,同年交易总额分别为78亿元、61亿元、86亿元。

  从细分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末,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86亿元,顺风车搭乘1.3亿次,同比分别增长41%和38.3%,连续三年毛利率均维持在74%以上,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2.2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为27.7%。

  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371亿元以2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8年的1039亿元,在2028年将占中国汽车客运市场8.4%的市场份额;而按出行距离计算,预计2028年顺风车在私人乘用车出行中的渗透率将较2024年增长超一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市场份额正遭到友商挑战。其招股书显示,在顺风车领域,2019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66.5%,排名第一;2021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38.1%,排名第一;2022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则为32.5%,降至第二;2023年嘀嗒出行稳居第二,但市占率则下滑至31%。

共享出行已成红海

急需“三方共赢新方案”

  虽然嘀嗒出行抢先一步完成上市,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高枕无忧。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约车平台密集赴港上市的背后,与行业运力日趋饱和、难以实现盈利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近年来,多地发布限制令,防止网约车行业继续无序扩张。如东莞、温州、济南等城市的交通部门曾发布预警称,当地“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网约车市场运力已经接近饱和”,提醒拟从事网约车行业的相关人员谨慎入行。三亚市交通运输局直接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表面上,受经济环境影响,加入网约车行列的人数有所增加,也带动了网约车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多,似乎满足了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等的需要。但实际上,市场的发展并非如网约车数量所反映的那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反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袁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网约车平台需要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才能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此外,还需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遵守相关规定,建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对策包括技术创新、线下推广、加强车辆管理和司机服务等方面的改进,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网约车行业,到了该告别野蛮生长的时候了。只有规范管理、规范运行,才能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平台、司机和乘客都能放心、安心、舒心。”谭浩俊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