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港股大跌,恒生指数跌3.30%险守24000点关口,其中地产股、金融股跌幅明显。
其中,保险股总体跌幅超过市场平均跌幅,当日跌5.13%。其中,保诚跌9.19%至143.3港元/股;众安在线跌6.35%至31.7港元/股;中国平安H股继17日下跌后再跌5.78%,收盘于51.35港元/股,盘中一度跌至49.9港元,创2017年7月以来新低。今年以来总市值(含A股)已较去年底蒸发超6000亿元人民币。
众安、平安领跌内资保险股
9月20日,港股银行股、保险股纷纷走低。以平安为代表的内资保险股,今年以来整体表现欠佳。具体而言,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今年以来分别在港股市场跌44.91%、33.23%和22.86%。
A股市场亦如此。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保险指数下跌24.77%,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6.82%,保险股跌幅远超市场均值。
保险股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体因素,共性因素在于:
寿险方面,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代理人增员难与件均降并存、新单负增长难题未解、保单继续率下降,以及在经济复苏、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民众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均呈现下滑,其中8月单月仅中国太平实现保持正增长,其余公司均承受较大的负增长压力。
财产险方面,车险综合改革在推动车险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带来车险保费增长放缓和综合成本率上行。另一方面,非车险业务竞争加剧,经济走弱也对非车业务造成影响,财险行业仍处于阵痛和转型期。
华创证券认为,8月上市险企产、寿险业务增长整体仍承压,非车险较上月有所回暖,但相比上半年的高增速依旧有所下滑,反映出宏观经济一定程度的走弱。各公司人身险全年业绩目标难以达成的状况下,预计四季度各家公司将继续冲击年度目标,2022年开门红准备时间或将有所缩短,形势仍难言乐观。财产险方面,“综改”对车险保费增长的影响大概率将延续至全年;传统非车业务与宏观经济联系紧密,经济的走弱对于非车业务造成影响。另外,互联网保险监管进一步收紧,短期内或将对行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认为长期无虞。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8月寿险保费进一步承压,预计新单续期均面临负增长。其同时认为,寿险行业改革思路逐渐清晰,车险综合改革对财险公司的负面影响已充分预期,预计保险行业最差的时点已经过去,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平安股价创近4年新低
自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平安股价便启动下跌模式。上周五(9月17日)港股市场上,中国平安一度出现盘中跌幅超过7个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统计显示,今年1月8日至今,中国平安H股股价已累计下跌超40%。A股市场上,至9月17日,平安收盘价为48.68元,较年初下跌42.99%,较2020年12月历史高点累计下跌近50%。
有分析人士称,近几日中国平安股价下跌或与市场对平安地产投资的关注、资金长假避险情绪和港股的沽空机制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港股市场本身表现影响。
今年以来,平安在不动产端的投资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曾明确公开表示,在平安保险3.8万亿的保险资金中,对房企股票投资敞口是631亿,占险资总规模比例只有1.7%。即便加上地产相关的股权、债权,占比也不到4%,远低于监管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30%的比例上限。针对市场担忧的华夏幸福减值问题,平安管理层曾多次回应,华夏幸福已计提减值总敞口超过60%,大部分风险得到释放,后续对平安整体报表的冲击较少。
平安表示,现在颇受市场关注的恒大、蓝光、泛海等房企,平安险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券都是0敞口。与此同时,平安所投资的包括碧桂园、中国金茂、旭辉等地产公司在内,所有被投企业都未踩“三条红线”的红档或者橙档,财务水平相对良好。
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和彰显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平安8月份公告称将回购50亿-100亿元的A股股票。从8月27日发布年中业绩至今,中国平安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实施回购和管理层增持。其中,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近半月内已连续三度增持公司股票,共耗资736.54万元。
中国平安最新一次回购为9月17日,该公司耗资约5676.4万元回购116.91万股平安A股,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48.38元至48.77元。自8月27日表态启动回购和高管增持以来,中国平安已累计回购8次,包括马明哲、谢永林、孙建一、蔡方方等核心管理团队纷纷增持,合计耗资近30亿元。
除了地产投资,平安保险主业亦在转型中。公告显示,中国平安2021年1-8月保费合计5317.85亿元,同比下滑5.33%。其中,子公司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50.94亿元、3320.72亿元、165.84亿元和80.3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9.18%、-3.46%、-10.21%和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