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4全国两会·华夏大健康主题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专题活动以“守正·创新”为主题,来自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疗大健康企业高管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医疗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与挑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鹰瞳科技副总裁吴晓磊发言时表示,鹰瞳科技聚焦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致力于为慢性病早筛和管理、近视防控等提供全面和多方位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并于2021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2251.HK,被媒体誉为“医疗AI第一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人次,高血压患者2.45亿人次,大约每10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走性命,每28秒就有一人因脑中风去世。
而长久以来,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常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发现或开始重视时往往为时已晚,最终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其中尤以基层疾病负担最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调研时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等等。
而截至目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仍然凸显,随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任务持续加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面临较大挑战,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健康服务需求是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凸显,眼健康特别是总体近视率仍处高位,超重问题不容忽视,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如何让孩子们在新时代更加全面、健康成长,既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人工智能+医疗”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的具体应用,为医疗健康多个领域带来了革新。近年来,国际政治形势多变,中美关系紧张加剧,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吴晓磊介绍,鹰瞳科技在AI医疗芯片大模型领域已做了不少尝试,在AI芯片升级后,赋能更多场景应用,降本增效。例如通过鹰瞳便携式眼底相机,仅需1分钟,便可以进行包含动脉硬化、糖代谢、贫血在内的多项指标的风险评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善、周密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加快慢性病早筛的普及,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需要各方协力,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为此,鹰瞳Airdoc提出建议:
一、加快数字赋能引领创新,推动惠及基层的医疗创新发展。积极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重点鼓励涉及基层医疗相关产品发展,开展科研攻关,实现技术突破;积极推动“AI医疗”在基层健康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例如:眼底筛查、颈动脉筛查等针对中老年慢性病防治、筛查、管理设备,视觉训练、近视光照治疗、心理健康筛查等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领域智能产品等,全面激活研创能力;健全审批评审保障机制,建立快捷审批通道,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领域产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优秀产品。
二、加快推动优秀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下基层,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一老一小健康管理能力。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中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要求,加速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引进优秀人工智能设备,重点加强一老一小健康管理能力。针对老年人,配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肿瘤等重大疾病筛查设备,重点监测老年人多发、常见疾病。针对儿童青少年,配备近视防控管理、心理健康监测等设备,动态关注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比如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健康评估一体机、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筛查仪等设备。
三、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拓展服务范围,利用科技手段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在社区居民在相对固定的签约服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慢病筛查、健康风险评估等手段,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缓解每个家庭医生服务800-1000户签约家庭压力较大的现状。同时,针对有条件有需求的特殊人群,进一步开展家庭医生双签约试点,在保障基本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额外健康管理服务,切实解决不同人群的真实医疗需求。
吴晓磊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筑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也是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切实让居民幸福真实可感的重要路径。期待更多强基层、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