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水泥企业正为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水泥行业有望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后发现,有四家水泥企业进入ESG强制披露名单,分别为海螺水泥(600586.SH)、华新水泥(600801.SH)、金隅集团(601992.SH)和天山股份(000877.SZ)。换句话说,这四家水泥企业要面临ESG报告强制披露和全国碳市场履约的“双重监管”。截至目前,四家企业都已100%披露2023年ESG报告。
四家进入ESG强制披露名单的水泥企业,虽然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但其下属子公司/生产基地已有多家进入地方试点碳市场,完成了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
华新水泥缺少直接、间接碳排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这4家水泥企业2023年ESG报告后发现,仅华新水泥未披露细分的直接(范围1)、间接(范围2)排放量,其余企业都完整进行了披露。
从减排幅度对比来看,天山股份的碳排总量、范围1、范围2降幅均最大,分别为11.50%、11.79%、和16.31%,排名水泥行业减碳第一名。
在今年9月天山股份接受的一则机构调研中显示,天山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对水泥企业在生产运营、数据管控、交易成本、节能减碳投资等方面都将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碳配额从基本满足到从紧降低,将有效促进减产,进而影响竞争力和供需格局。
根据天山股份2023年ESG报告,公司预计2025年平均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15千克,较2021年下降6.24%,平均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612千克,较2021年下降11.10%,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下降21.42%。
除了天山股份,海螺水泥的2023年碳排总量、范围1和范围2都同比下降,金隅集团除范围2外,都实现同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进入ESG强制披露名单的水泥企业虽然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但其下属子公司/生产基地已有多家进入地方试点碳市场,完成了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与此同时,多家企业也在报告中表示,“正在为进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
华新水泥在报告中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和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推进,碳税、碳价等会给企业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压力,公司正进行碳市场分析,预测碳市场价格波动。
金隅集团也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创新性降碳管理手段,若集团未及时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及交易工作,将面临合规风险。2023年,公司组织7家企业开展碳配额等内部调剂,指导参与北京、天津和重庆碳交易。
试点的企业按时完成 2022 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天山股份在报告中表示,公司已开展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前的准备工作,参与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政策研究,并开展碳排放内部审核及培训。
海螺水泥则表示,重庆子公司和广东子公司参与了地方试点碳市场,均完成每年度的碳配额清缴,并针对清缴后剩余的碳配额进行出售。其中,梁平海螺计划出售碳配额共计5万吨,重庆海螺已出售碳配额共计10万吨,获得收益335万元。
纳入全国碳市场将推动替代燃料减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后发现,上述四家水泥企业普遍将替代燃料、清洁能源发电和CCUS技术作为减碳手段。
天山股份在报告中表示,熟料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大约有65%来自于石灰石原料,而使用替代原材料可减少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年度,公司主要利用粉煤灰、矿粉、电石渣、等替代原材料,开展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举措。预计2025年、2030年原料替代率分别达到1.16%和1.28%。
金隅集团披露了子公司冀东水泥的替代燃料使用情况,2023 年使用替代原料909.41 万吨,原料替代率达 8.21%,使用替代燃料 283.74 万吨,燃料替代率达 8.08%。
华新水泥在报告中提及,2023 年,公司将垃圾预处理可燃物、生物质燃料、工业固废等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全年累计使用 437 万吨,熟料替代燃料热替代率(TSR)达 20%,节约标煤约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
海螺水泥则制定了替代燃料使用目标,计划至2030年替代燃料使用占比达到原煤的15%。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发展部主任范永斌在“水泥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泥核查和核算指南发布是行业加入碳市场的必要条件,对水泥行业来说纳入碳市场条件已经成熟。就目前的核算规则来说,替代燃料对节能降碳是利好的技术手段。水泥企业纳入碳市场后,将进一步推动替代燃料产业的发展。
今年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委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 2025 年底,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消费比例力争达到10%。根据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的机制研究》报告,我国替代燃料产业化发展仍在初期阶段,产品概念尚未成型。
范永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多项政策中将替代燃料列为重点任务,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目前,部分水泥企业在替代燃料使用上已取得了较高的替代比例和减碳效果,但行业整体水平仍偏低。从现阶段的实践来看,为推动替代燃料的产业化发展,亟待完善标准体系,简化监管审批手续,打破跨地区流通壁垒,增加原料来源,并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
唐山冀东水泥绿色低碳推进部部长姜雨生也表示,水泥企业在投资替代燃料技术时,经济性是考量的首要因素。目前,水泥企业最为关注的是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使用替代燃料是否能够享受到减碳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