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殺跌:一份专家报告流出引发的血案?
丫丫港股圈
2019-02-21 09:01:57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作者 | flamingoz

昨日,据称大摩的一份电话会议记录流出,似乎引发了医药板块又一次杀跌。

而泄露这份报告的另一家券商的朋友,也非常慌,这份报告好像影响了行情,放出来确实不太好,急忙道歉。

原来,在这次会议中,一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专家透露了不少重磅消息,包括集采加速,逐年降价等。一时间,好不容易从有了复苏苗头的医药股,又陷入到对下一轮4+7集采以及全国集采的恐慌当中。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份小小的报告,真的是医药股回调的关键所在?

我并不这样认为,报告有无,医药板块上涨乏力,是注定的。而关于专家的看法,有些是值得赞同的,但一些看法,我也不敢苟同。



一、医药股回调正常,估值还不便宜

其实,集采未完成,全国集采还将逐步推进,更多药价进行集采降价,不用专家说,大家也知道医药股基本面变差是必然趋势。

但为何医药股近几个月以来表现不俗,大有见底之势呢?

实际上,在股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总是不会一帆风顺,随着股价下行,估值调整,总会有人思考是否已经下跌过多,值得抄底。这就导致了,每次下跌,总是不会连续大跌,而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小反弹,从6月到如今,医药股已经经历了3次这样的小反弹了。

更何况,这段时间大盘火热,大多数个股都有反弹之势,许多基本面不咋地的小股票都能短期翻倍。以同时受经济下滑及合资车厂比例影响的汽车股为例,今年大部分从底部涨幅已超20%。

因此,这样看来,有人认为去年损失惨重的医药股预期已经过于悲观,开始买入,我认为也是合情合理。

要见底部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足够便宜了,即使基本面再差也没所谓了,而另一个则是找到了基本面的逆转点。当以上两点都不符合时,变差的基本面将继续打抄底者的脸,那反弹也就结束,继续向下寻底的过程了。

那么我们先看估值,从最核心的估值指标看,医药股大幅的上行是艰难的。

资料来源:choice

我们取A股的医药子板块估值,可以看出,核心的两个,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都不低,27.41和42.43,相比之下,沪深300指数才11。最近有人高呼牛市来了,说指数低位,这我不反对,但医药股却根本不在这个低估之列中。

我们再来看相对公平的港股市场,取港股的数据:

资料来源:choice

虽然整体来说,港股比A股要低,但是稍微好点的公司也不便宜,预估还是在20倍左右,即是要20年才能回本。

集采的时候药价最多削了多少大家也都知道,腰斩的比比皆是,恩替卡韦甚至降了90%,而即使获得市场加上患者使用率提高,预估销量顶天了也就翻2倍,(1-90%)*(1+200%)=0.3,销售额降到原来的30%。

在销售费用还未能大幅下降前,究竟有多少公司能抵御销售额70%的下滑?销售费用是会减,但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也就30%,全削了利润不还是会减,只是减少了而已?

而且,这还是中标的公司了,是活得最滋润的了,在集采后的产业链中,金字塔是:中标产品>未中标产品>产品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一个产品都没通过的药企,命运就不是下滑,而是破产了。

当然,这种情况是最坏打算,第一轮大多数药物只降价了20-30%,那情况没那么严重。

但毫无疑问,许多药企在集采过后,业绩是要倒退。或许18年业绩,将是药企未来3年中最好的一年。

龙头恒瑞医药业绩会议中就说:19年产品销售额确实有较大的降价压力。比如销售额近20亿的右美托咪定,最近被扬子江第一家过了一致性评价,自己还没过,要是未来集采丢标,那也是够头疼了。

而恒瑞170亿销售额里,仿制药销售额估计得过百亿。

因此,这样来说,现在看上去20倍左右的公司,很大概率即是要长于20年时间才能回本,你说贵不贵?怕不怕?

二、集采没有纠偏空间

在集采过后一直有很多声音存在:利润某些公司中标后原料药供应不足,中标产品用量无法保证等,导致大家认为,4+7也许用力过猛,难以短期落地,要延期了,这也是这次反弹的一大逻辑。

但专家的话无疑证伪了这些说法。据称,第二轮集采将在4月开始,第一轮顺利,并且医保局尝到了“胜利的甜头”,并且试探到了药企成本,下一步还要压压价,现价他们还是很舒服。

这不难理解,其实集采真的没有什么纠偏的空间,了解行业的人都知道,第一轮集采开出的价,离很多药企成本线还远,大多数药企中标依然有利可图。

而像原料药涨价这种,是个别现象,也好解决,今后搞好原料药一体化就好,原料药一体化进一步放大成本优势,今后也许就把这个品种的标固定下来了。

至于说什么按病种付费,什么医药代表失业,医生收入下滑,都好解决,只是几个支付政策调整的事,从过去的贵价药节省下来的医保结余,明面再给医生,提升薪酬,不比以前桌底交易,药企销售给回扣医生的模式阳光多了?

而且全国集采也不用想太多了,因为已经发生了,在4+7过后,一些省份要学习,跟随议价,而一些药企政治觉悟高,某些中标产品开出了全国均一价,这还哪用什么全国集采,毕竟病人也不是傻子,两个城市药价差好几倍,托人买不就好了,无形中,全国集采不就已经完成了?

资料来源:赛柏蓝

总之不要对仿制药抱以任何继续维持暴利的侥幸,就对了。

三、理想情况是药价一次到位,利空出尽

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药价一次到位地降完,大家把所有仿制药都瓜分完,定好一个再没降价空间的合理价,并且全国联动,那这个时候出来的业绩,基本就是长期里面的最低点了。

市场怕的不是坏消息,而是潜在坏消息,大家来看看商誉减值爆雷完的创业板就明白了,轻装上阵,就是一路高歌了。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理论,因为药企们不可能这样做,这样是自杀式降价,有些产品现金流还能维持一两年,没必要现在就壮士断腕,完全抛弃。

这也是医药股估值当下的难度的所在,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未来哪几个药会中标,会降多少价,业绩都已经变得难以预测。

那些预测一家药企未来几年业绩具体多少的报告,都是扯淡,丢标中标,影响极大,你能猜?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未来业绩的拐点已经明确,销售额开始继续向上,那么反转就可以确认了。

四、医保结余的希望

最后,对于医药产业,我们也不用过分悲观,按照这个药价降幅,测算中国药品市场会萎缩个20-30%,这种想法是错的,我认为大概率,未来药品市场整体还是维持一个合适的增长。

因为有些产品萎缩,但又有新产品放量,最后也会发现,很多公司业绩也没差多少。

就像拆东墙补西墙,这边仿制药整体萎了,许多新药就能进医保大卖了。如药王阿达木单抗,在中国为什么只卖了一两亿每年,还不是因为可及性不行,太贵?类似物一出,集采一轮,再加个医保覆盖,没准阿达木单抗就飙到了中国药品销售额榜首了。

所以,我们也要乐观一点看问题,许多新型仿药,以后获批后将急速进医保,许多创新专利药,也不用再等好多年才能进医保了。

在过去药价较贵的情况,医保都能结余,今后结余还得增加那么多,自然会有很多新药开始正常放量了。这一轮集采受伤最深的其实是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外企,他们既是降价又丢量,单看集采,比大多数国内药企都惨,为什么也还没有大闹?



因为他们知道未来自己的新专利药在中国上能快速放量,能吃不少甜头,补回现在的下滑。

从这点看,PD-1进医保,我就认为不那么悲观了,创新药还是大有作为。当然了,必须要有先后顺序,PD-1是前沿疗法,先来后到,先把过去成熟的,有迫切需求的老药物,像所有大的单抗,靶向药,慢性病用药全给覆盖一圈再说。

五、结语

因此,目前的医药板块,是在估值不低,而业绩又要往下的状态,对于第二轮集采,不用预测太多了,当你预期很低的时候,往往才有超预期的因素。

当然,我们对上市公司,其实也该更有信心点,像许多大药企,这一轮下跌幅度比那些没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还多,这才是最大的不合理,其实我们能拿上讨论桌的,都是大药企了,大概率5年后还在,而有些药企,未来几年甚至会消失了。

乐观者常常成功,而悲观者常常正确。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来源:丫丫港股圈的财富号 2019-02-21 00:27)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