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是怎样一脉相承的战略?看背后的不甘与奋起
券商中国
2019-01-02 18:02:24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中信证券为何收购广州证券 来自券商中国 00:00 09:00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面对证券业各项业务近乎惨烈的竞争,志在全面领先的中信证券又出手了,标的是广州国资委旗下的广州证券。

在近乎一边倒竖起大拇指的讨论中,我们不禁要问:中信证券在这桩收购中的考量是什么?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这体现了该公司怎样的一脉相承的战略?

不甘:被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超越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零售和机构客户优势,一家券商还怎么在未来的竞争中笑傲群雄,这就是中信证券当下面临的尴尬。

为业界所熟知的是,华泰证券股基交易份额在2014年反超中信证券后,这种格局一直持续至今,两者差距一度有扩大趋势。鲜为人知的是,国泰君安证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也已超过中信证券。

如果说华泰证券超过中信证券依靠的是互联网金融战略,多少有点低佣揽客的成分,毕竟华泰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与市场份额并不匹配。那么国泰君安证券在交易规模落后的情况下,净收入仍能超过中信证券,只能说财富管业务的水平已然不同。

一向以战略制胜著称的龙头券商,先是在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无动于衷,后又在财富管理领域悄悄被国泰君安证券超越,中信证券显然是不会甘心。

当然,排名位居前五已是各大券商遥不可及的梦想,可对于中信证券来说,主要业务屈居第二就显得特别突兀,这也是中信证券独有的龙头气质。

奋起:跑马圈地和财富管理双管齐下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过去几年在零售和机构客户领域的落后,中信证券已经在执行一项双管齐下战略——跑马圈地和财富管理。当然,也可以说,跑马圈地是财富管理的基础。

12月24日晚,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并将其重组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从股基交易份额看,广州证券2017年的股基交易份额为0.42%,截至2018年6月末,广州证券在华南地区共有营业部42家,收入贡献占比达90%。

从营业部数量看,据长城证券研报,广州证券共有136家营业部,广东省有32家,其中广州市有17家。中信证券有218家营业部,广东省有26家,广州市仅6家。广州证券在广州市、佛山市的区位优势明显。

从区域经济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也已成为中国高净值客户最为集中的三大区域,而拥有广州国资背景的广州证券,恰是深耕珠三角区域的券商。

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广州证券不仅在经纪业务上与中信证券互补性极强,而且将有效提升中信证券在珠三角区域的竞争力。

另据媒体报道,中信证券近期将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对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北京、青岛、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和深圳设为投顾服务试点城市,并为财富管理转型定下三年目标。

可见,除了外延收购,修炼财富管理的内功也是中信证券的重要战略选择。

收效:缩小差距与扩大优势

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等意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券商掌门人都曾表示,现在的证券业并购要么收购客户,要么收购团队,其他类型并购的意义不大。鉴于与中信证券团队相比,广州证券的团队并不占优势,因此可以从市场份额和财富管理两个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这一并购的潜在收效。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三家券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8%、6%、5.3%。

并购广州证券后,中信证券股基市场份额将有效提升0.4%左右,较华泰证券仍有1.4%左右的差距,如果想反超华泰证券,仍需要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借助中信证券的品牌和投研实力,让广州证券的逾百家营业部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一种可能,是继续收购其他潜在标的。

但中信证券股基交易份额较国泰君安证券的优势,将扩大至一个百分点以上,这无疑将使得国泰君安证券倍感压力。

从财富管理角度看,财富管理需要线上和线下渠道,需要打通全业务链的产品,更需要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而珠三角区域恰是中国的高净值客户集中的三大区域之一,这也是中信证券7个投顾服务试点城市中,广东省占据两席的原因。可见,广州证券的客户资源对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性。

实际上,证券业高调向财富管理转型始于2011年,有的成立财富管理中心,有的大力打造优质的投顾团队。可惜,随着一轮牛市来临,证券业集体转向互联网低佣揽客和场内外配资的赚快钱轨道。

2011年至今,证券业格局沧桑巨变,尽管互联网金融是否已完成跑马圈地最后的使命仍存分歧,但领先者华泰证券在享受完互联网金融红利后,已然在去年就开始大刀阔斧地用优秀投顾替代经纪人,并借鉴旗下Assetmark在资产配置、投资策略、账户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整合公司丰富的经纪业务客户资源,从而全面提高自身财富管理服务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证券当下再发力互联网金融,单纯与华泰证券单纯拼跑马圈地显然是不明智的,双管齐下地与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较量,是中信证券零售和机构客户领域的实力重回巅峰的唯一选择。

战略:一脉相承的逆周期并购

在中国,证券业的周期性无出其右,牛市中集体连续涨停,熊市中大幅跑输市场。20余年的证券业历史中,券商一旦战略选择错误,经营不善时有发生,破产重组也不少见。

作为龙头券商,中信证券显然早就识破了这一点,逆周期并购成为其一贯的战略选择。在二级市场股价纷纷跌破净资产的当下,以较低的PB收购广州证券股权,符合中信证券一贯的战略选择。

成立之初,中信证券战略重点在投行,较少参与委托理财,因此躲过了2001年后因委托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带来的全行业亏损的厄运。不过,这也给了中信证券一个以白菜价蛇吞象的大机遇。

2004年底,中信证券控股万通证券;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2006年,中信证券通过收购金通证券形成的全资子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正式成立。此后,中信证券一举奠定行业龙头地位,营业部数量由2004年的45家增加到2006年的165家,总资产从2003年底的118.1亿增加到2007年底的1897亿。

由史观今,并预见未来,如果行业持续处于低谷,中信证券将持续并购合适的券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