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喊话!2008年金融危机重要启示: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小白读财经
2018-12-13 13:18:48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12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中对上市公司提出了五方面建议,其中有两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是要把防范上市公司本身的道德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二是建议上市公司专注主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不能偏离主业,跨业太大难以控制风险,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很多法规对此予以强调,如2010年的沃尔克法则,要求强化分业经营,建立严密的防火墙。

关于第二点很好理解,沃尔克法则是美联储前主席、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主席保罗•沃尔克提出的,其核心是禁止银行从事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以及禁止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关于这方面监管层是已经做了不少工作,首先,银行通过成立理财子公司强化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在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间建立一道“防火墙”;其次,12月7日监管层对六家银行开出1.5亿罚单,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方面。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第一点,从长生生物强制退市中,其实也可以看到监管层对于这方面的态度和决心。但是A股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很多时候缺乏专业性,再加上监管层面不到位,给了上市公司很多的操作空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虽然现在已经被制止了很多,但曾经上司公司非常热衷的改名游戏。除了转型升级改名改得实至名归的之外,在改名大军中有很多欺世盗名之辈,最奇葩的应当数“匹凸匹”了,当年仅仅因为这个名字收获6个涨停板!不得不说改名也是一门艺术,但要说改名最多的,这家还真排不上。根据Wind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至成立以来,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有过改名记录,其中冠军的改名次数高达15次,这放在世界范围都是一道奇景。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有一个绝招,并购重组,这里面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过去就发生过很多借壳上市、忽悠式重组的案例,毕竟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是存在很多财务舞弊风险的。如果要说经典例,笔者首推发生在2017年的并购重组第一大案: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案。当年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以虚构业务收入、虚构银行存款、未披露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等手段,企图将有毒资产装进上市公司,结果就是主要负责人均遭到顶格处罚,而鞍重股份的股价目前依然趴在地上起不来。

近期,监管层出台政策为并购重组松绑,导致壳资源受到市场热钱的疯狂追捧,不少壳资源连番上演涨停板,着实火了一把,但是大部分都属于超跌反弹下的投机,这样的行情不具有持续性,而近期的走势也恰恰印证了这点。并购重组的这次松绑,监管层吸取之前的教训,做了很多防范工作,但是笔者依然不得不提醒小伙伴们一句,不懂套路玩不了股市的,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太多,多听,多看,多学习才能保平安。

当然如果还是不慎被套路了,小伙伴们也不必过于伤心,想想国民老公——王思聪,上文提到的九好集团案例,他触雷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乐视事件中,他也被贾跃亭坑了,现在还在打官司呢。一个7年把5亿“玩”成63亿的投资达人都免不了被套路,这样想想心理是否有舒坦一些?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点击文中“关注”按钮,关注作者的财富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来源:小白读财经的财富号 2018-12-13 11:29)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