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掉队”之谜:净利不足巅峰两成 能否翻身?
专业看年报
2018-11-11 07:57:41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知名律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四位一体的周爱文资深律师的团队,愿意为大家提供及时有益的信息和尽力的帮助。


来源:中国经营报


接近不惑之年的燕京啤酒,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似乎越发力不从心。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提价、关厂等动作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000729.SZ)的业绩仍无太多起色。

  2018年第三季度,燕京啤酒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10%,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均不足1%。将时间线拉长,该公司净利润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此后几年盈利能力略有反复,在2015年后逐步下滑,直至2017年,其净利润尚不足巅峰期的20%。

  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过跑马圈地之后的啤酒行业,五大巨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32.690, 0.02, 0.06%)、百威、燕京啤酒、嘉士伯)之间的竞夺已经由“抢份额”转向“抢利润”,布局高端啤酒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其中,产品结构相对低端的华润啤酒,日前斥巨资收购喜力在华7家工厂,布局高端业务表露无遗,而另外三家巨头青岛啤酒、百威、嘉士伯亦是动作频频。

  目前,燕京啤酒已经形成了普通产品以清爽为主,中高端产品以纯生和原浆白啤为主的产品矩阵。“相对来说,燕京啤酒的产品结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净利润下滑背后

  1997年登陆深交所的燕京啤酒,在资本的助力下得以迅速扩张。其营收从1997年的11.77亿元,一度在2013年达到巅峰137.48亿元。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燕京啤酒成为赞助商。时任燕京啤酒董事长的李福成,举起奥运火炬完成圣火传递。一时间,燕京啤酒风光无限。

  遗憾的是,在2014年之后,中国啤酒行业开始步入连续四年低迷期,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至2017年,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分别为7.26亿元、5.88亿元、3.12亿元和1.61亿元。在巅峰期的2011年, 燕京啤酒净利润为8.17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1997年,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已经达到1.87亿元。也就是说,在登陆资本市场21年后,燕京啤酒的盈利水平又回到了原点。

  直至今日,燕京啤酒的业绩仍无太多起色。根据燕京啤酒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2.33亿元,同比增长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亿元,同比微增0.09%。在销售旺季的第三季度,燕京啤酒营收为38.58亿元,同比微增0.1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幅降低12.21%。

  “公司产品品质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燕京啤酒在三季报中如此评价自身的发展。

  燕京啤酒一直都在积极谋变。国金证券(7.070, 0.01, 0.14%)食品饮料团队撰文提到,该公司在2017年6月完成换帅后战略思路做了调整,提价加关厂成为主题。

  在关厂调整方面,燕京啤酒一边继续支持优势企业,一边投入更多精力关闭劣势企业;在提价方面,燕京啤酒在去年底对三大主销区全面开启提价。继2018年初北京市场清爽提价30%、浙江仙都本生提价5%之后,2月份广西漓泉及内蒙古雪鹿也执行了提价。

  “当下是巨头企业提价、关厂的窗口期。这是行业的常态,并非是燕京啤酒一家的行为。”方刚告诉记者。

  高端啤酒抢夺战

  根据欧瑞国际公布的数字显示,2016年,五大啤酒巨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合计达73%,相较于2005年的47%大幅提升。其中,华润啤酒的市场份额为25.6%,青岛啤酒为17.2%,燕京啤酒已经不足10%,三者分列第一、第二和第四。

  事实上,啤酒巨头之间上一轮的竞夺,大多是通过收购来实现的。燕京啤酒凭借资本的力量和营销上的胡同战术,在上世纪末曾短暂跃居行业第一;青岛啤酒也不甘示弱,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1997年至2001年,青岛啤酒先后并购30余家地方啤酒公司,产销量一度在2001年升至全国第一;华润啤酒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并购进入啤酒领域,后经过一轮轮跑马圈地后,其市场份额占据全国首位。

  只是,当下啤酒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改变。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啤酒行业并购窗口期已经关闭,如何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为各大巨头发展的主题。“发力高端品牌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所在。在五大啤酒巨头中,燕京啤酒的产品结构并不是最好的。”方刚说。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啤酒行业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的数据显示,中国啤酒出厂吨价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燕京啤酒仅为2413元/吨。作为对比,嘉士伯的吨价为5254元/吨,百威英博更是达到6383元/吨。

  相对偏低的吨价,使得燕京啤酒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并无太多优势。根据燕京啤酒官网显示,公司高端产品以燕京原浆白啤和燕京帝道为代表,它们是燕京品牌升级与转型的支点。其中,燕京原浆白啤就是燕京啤酒原浆系列产品的精品代表,燕京帝道是针对当下年轻人量身打造的产品。在2017年,燕京白啤销量同比增长37.8%。此外,燕京啤酒还推出过爱尔、IPA、世涛等高端产品。

  燕京啤酒方面并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高端产品的销售情况。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燕京啤酒的核心市场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和两广。根据他对市场的调研分析,燕京啤酒高端产品在上述区域受到不同阻力的影响。其中,两广地区是进口啤酒攻势较为凶猛的地区,京津地区是众多高端品牌的聚集地,内蒙古地区则受消费能力影响。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正在伺机而动。11月5日,华润集团斥巨资收购喜力在华7家公司,布局高端的野心表露无遗。华润雪花公司总经理侯孝海曾公开表示:“通过和喜力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华润啤酒在高端化上进一步提速,还有机会抢占高端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

  嘉士伯在2018年年初宣布将花费约5.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推广乐堡、嘉士伯以及凯旋1664等高端品牌;百威英博早在2017年8月就与帝亚吉欧达成5年合约,拿下高端黑啤品牌健力士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运营权。9月又将每瓶售价15元左右的低卡米凯罗啤酒引入中国;青岛啤酒的高端啤酒也保持较快增速。在2018年上半年,其高端产品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96万千升,同比增长6.8%。

接近不惑之年的燕京啤酒,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似乎越发力不从心。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提价、关厂等动作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000729.SZ)的业绩仍无太多起色。

  2018年第三季度,燕京啤酒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10%,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均不足1%。将时间线拉长,该公司净利润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此后几年盈利能力略有反复,在2015年后逐步下滑,直至2017年,其净利润尚不足巅峰期的20%。

  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过跑马圈地之后的啤酒行业,五大巨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32.690, 0.02, 0.06%)、百威、燕京啤酒、嘉士伯)之间的竞夺已经由“抢份额”转向“抢利润”,布局高端啤酒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其中,产品结构相对低端的华润啤酒,日前斥巨资收购喜力在华7家工厂,布局高端业务表露无遗,而另外三家巨头青岛啤酒、百威、嘉士伯亦是动作频频。

  目前,燕京啤酒已经形成了普通产品以清爽为主,中高端产品以纯生和原浆白啤为主的产品矩阵。“相对来说,燕京啤酒的产品结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净利润下滑背后

  1997年登陆深交所的燕京啤酒,在资本的助力下得以迅速扩张。其营收从1997年的11.77亿元,一度在2013年达到巅峰137.48亿元。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燕京啤酒成为赞助商。时任燕京啤酒董事长的李福成,举起奥运火炬完成圣火传递。一时间,燕京啤酒风光无限。

  遗憾的是,在2014年之后,中国啤酒行业开始步入连续四年低迷期,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至2017年,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分别为7.26亿元、5.88亿元、3.12亿元和1.61亿元。在巅峰期的2011年, 燕京啤酒净利润为8.17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1997年,燕京啤酒的净利润已经达到1.87亿元。也就是说,在登陆资本市场21年后,燕京啤酒的盈利水平又回到了原点。

  直至今日,燕京啤酒的业绩仍无太多起色。根据燕京啤酒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2.33亿元,同比增长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亿元,同比微增0.09%。在销售旺季的第三季度,燕京啤酒营收为38.58亿元,同比微增0.1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幅降低12.21%。

  “公司产品品质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燕京啤酒在三季报中如此评价自身的发展。

  燕京啤酒一直都在积极谋变。国金证券(7.070, 0.01, 0.14%)食品饮料团队撰文提到,该公司在2017年6月完成换帅后战略思路做了调整,提价加关厂成为主题。

  在关厂调整方面,燕京啤酒一边继续支持优势企业,一边投入更多精力关闭劣势企业;在提价方面,燕京啤酒在去年底对三大主销区全面开启提价。继2018年初北京市场清爽提价30%、浙江仙都本生提价5%之后,2月份广西漓泉及内蒙古雪鹿也执行了提价。

  “当下是巨头企业提价、关厂的窗口期。这是行业的常态,并非是燕京啤酒一家的行为。”方刚告诉记者。

  高端啤酒抢夺战

  根据欧瑞国际公布的数字显示,2016年,五大啤酒巨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合计达73%,相较于2005年的47%大幅提升。其中,华润啤酒的市场份额为25.6%,青岛啤酒为17.2%,燕京啤酒已经不足10%,三者分列第一、第二和第四。

  事实上,啤酒巨头之间上一轮的竞夺,大多是通过收购来实现的。燕京啤酒凭借资本的力量和营销上的胡同战术,在上世纪末曾短暂跃居行业第一;青岛啤酒也不甘示弱,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1997年至2001年,青岛啤酒先后并购30余家地方啤酒公司,产销量一度在2001年升至全国第一;华润啤酒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并购进入啤酒领域,后经过一轮轮跑马圈地后,其市场份额占据全国首位。

  只是,当下啤酒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改变。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啤酒行业并购窗口期已经关闭,如何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为各大巨头发展的主题。“发力高端品牌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所在。在五大啤酒巨头中,燕京啤酒的产品结构并不是最好的。”方刚说。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啤酒行业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的数据显示,中国啤酒出厂吨价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燕京啤酒仅为2413元/吨。作为对比,嘉士伯的吨价为5254元/吨,百威英博更是达到6383元/吨。

  相对偏低的吨价,使得燕京啤酒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并无太多优势。根据燕京啤酒官网显示,公司高端产品以燕京原浆白啤和燕京帝道为代表,它们是燕京品牌升级与转型的支点。其中,燕京原浆白啤就是燕京啤酒原浆系列产品的精品代表,燕京帝道是针对当下年轻人量身打造的产品。在2017年,燕京白啤销量同比增长37.8%。此外,燕京啤酒还推出过爱尔、IPA、世涛等高端产品。

  燕京啤酒方面并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高端产品的销售情况。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燕京啤酒的核心市场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和两广。根据他对市场的调研分析,燕京啤酒高端产品在上述区域受到不同阻力的影响。其中,两广地区是进口啤酒攻势较为凶猛的地区,京津地区是众多高端品牌的聚集地,内蒙古地区则受消费能力影响。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正在伺机而动。11月5日,华润集团斥巨资收购喜力在华7家公司,布局高端的野心表露无遗。华润雪花公司总经理侯孝海曾公开表示:“通过和喜力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华润啤酒在高端化上进一步提速,还有机会抢占高端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

  嘉士伯在2018年年初宣布将花费约5.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推广乐堡、嘉士伯以及凯旋1664等高端品牌;百威英博早在2017年8月就与帝亚吉欧达成5年合约,拿下高端黑啤品牌健力士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运营权。9月又将每瓶售价15元左右的低卡米凯罗啤酒引入中国;青岛啤酒的高端啤酒也保持较快增速。在2018年上半年,其高端产品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96万千升,同比增长6.8%。

(来源:专业看年报的财富号 2018-11-11 07:13)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