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三季报的地雷,千万别踩了!
股友Y155687L38
2015-10-07 15:18:36
  • 点赞
  • 8
  •   ♥  收藏
  • A
    分享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听的太多了。之于上市公司而言,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也是一把双刃剑。

 

牛市里,会掩盖掉主业的经营颓势,账面上能看到大额的收益,然而,熊市来了,原本颓势的主业叠加投资亏损,便会迅速演变成黑天鹅。

 

对于一个细致的投研人员而言,这种黑天鹅,多做些案头工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2015年中报期在大盘二次暴跌中度过,成绩单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具体分析利润来源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了下滑,上半年能维持业绩较快增长或者维持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收益。

 

但经历三季度市场的大幅下挫后,投资收益可能会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负面影响,这值得所有投资者关注。

 

背离的中报数据

 

2015年二季度国内经济依旧没有出现复苏,A股上市公司总收入增速从一季报的-1.12%下滑至二季度的-1.76%,上半年总体收入增速仅-1.46%,收入增速已经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

 

而在收入下行的同时,A股整体盈利增速却出现回升;A股整体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从一季报的2.35%提升至二季度的10.05%,上半年总体增速为6.43%;

 

从增速来看,创业板也出现了下滑,但依旧远远领先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整体收入增速从一季报的32.17%增长下滑至二季度的31.31%,上半年增速为31.6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从一季报的8.43%明显提升至34.73%,使上半年增速达到23.92%。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这些业绩贡献很大部分来自于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涨,来自于上市公司通过买卖其他公司股票带来的丰厚投资收益。A股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后,2015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高达1421亿元,占到了总利润的28%,这是历史的最高水平。如果扣除投资收益后,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2015中报增速将从-4.6%下滑至-14.6%(不过相比一季报的-21%,仍然有所改善)。

 

金融资产大幅增长

 

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三个科目中,分别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股票的投资基本记在前两项科目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以短期投资为目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而存在活跃市场并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到底应该划分为哪类金融资产,目前完全由管理者的意图和金融资产的分类条件决定的。

 

据统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速从一季度的58.8%上升至中报的123.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速从一季度的220.5%上升至中报的251.6%。更有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增长超过了百倍。

 

如:福瑞股份(300049)2014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仅不到7万,并且都是债券类资产,而截至2015年6月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达5486万,新增部分都是权益类资产,增长超过了780倍。

未来投资收益的负面影响

 

2015年上半年会有这么多上市公司热衷于股票投资,主要原因有两个:

 

1)主营利润有所下滑,需要有外援支持业绩增长;

 

2)证券市场热火朝天,让大家看到了捞钱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证券操作是完全可以理解了,但是进入2015年第三季度,市场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可以预见,上市公司上半年怎么赚的投资收益,三季度将如何吐还出来。

 

现在需要关心的即股价的下跌损失会如何反映在报表中,上文说到的两个主要股票资产计入的财报科目在会计处理上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变动会在当期计入利润表,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而在出售资产时将其公允变动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会反应在当期利润表,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在出售资产时才会将其整体资产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反应在利润表内。

 

上半年整体A股剔除金融后的中报净利润中有28%都来自于投资收益,其中主板的36.5%、中小板的14.3%以及创业板的8.4%都是来自于投资收益。因此,除了自身经营可能造成的问题外,金融资产亏损将成为需要警惕的另一个三季度业绩地雷。

 

需要警惕的主要有两类公司:1)截至6月末,持有权益类金融资产金额较大的公司,三季度的大跌会带来明显的投资损失;2)业绩贡献中,投资收益占比较高的公司,本身经营较差,上半年业绩纯粹靠投资收益达成,而三季度此利好已消失。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