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分析框架
股友OLNhcd
2016-11-22 09:37:15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传媒产业分析框架】    
    基本上所有的传媒股都可以用下面的框架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影视内容制作、游戏产业,还是平面媒体广告分发……
    1)产业链分析基本框架:供需决定产品价格走势,进入门槛+竞争格局决定产业环节和利润率;    
    2)产业链不同环节(上、中、下游)的主要看点:上游看价格周期走势,中游看毛利率趋势,下游(分发平台、销售终端)看市场需求;   
    3)产业链中存在需求传导效应:从下游(C端终端需求、分发平台)=》中游=》上游(资源、内容)    
    4)和一般的制造业相比,文化传媒行业产业链有两个特点:(1)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可持续性存疑);(2)上游、中游参与下游终端销售的分成比例比较大;

【需求端怎么看?】    
    文化消费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消费者需要耗费时间去体验、使用。因此,对于文化消费品的需求观察,本质上就是用户时间的争夺。    
    比如游戏行业,这十年的投资逻辑,就可以以用户时间时长的转移进行分析(单机游戏=》端游=》页游=》手游=》VR?AR?……)。    
    个人经验,文化消费品的终端需求,大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观察追踪:
    1)消费人群流量的扩张。    
    这个扩张可能来自于人口绝对数额的增加(视频网站用户数量增加、观影人数增加)、相对人口人数的增加(亚文化人群比例提升,背后原因可能是经济层面上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媒体形态(报纸=》户外=》广播=》电视=》新媒体=》……)、转化率的提高(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数量渗透率提高)等。    
    2)消费人群支付能力的提高。    
    这点可能来自于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为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意愿提高(视频网站增值服务、付费视频)、商业模式的改变(免费+广告模式/普通服务+增值服务模式)等。

【认清楚传媒行业真实盈利能力】    
    在各类的卖方报告里,研究员们都在鼓吹传媒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业绩将高速增长,但作为买方研究员,必须对传媒行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用一个行业前辈的话说就是:”相对于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贡献了大量税收的重资产产业而言,轻资产的创意产业在社会地位和地方经济影响力上其实远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光鲜。“   
    一般而言,我在分析传媒行业公司的时候,除了传统的产业链分析框架(见第一部分),会特别注意以下2个问题: 
    1)可持续性    
    由于文化消费品终端需求的难以预测性,对终端需求越敏感的公司,其可持续性越不稳定。而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反复教育里,投资者已经认识到,“爆款很可能难以持续”。    
    举例来说,在12年-15年上半年,影视内容制作公司对票房的敏感性在逐步降低,从当初《画皮》、《泰囧》的热映带来华谊、光线的大涨,到近期《美人鱼》对股价的无动于衷(当然,也和大盘整体表现不佳有关),依靠事件驱动来刺激股价的策略越来越不好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2)不考虑外延并购的情况下,内生增长到底有多少    
    这点相信不用更多的解释。

     呀。。又要开会了。。
    今天的思考先到这里,作为一个买方传媒研究员,今年真的是吃土啊吃土啊,不开辟一点新的行业和公司,明年的年终奖就真的要吃土了。。。

     作者:一朵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