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分红:利益各方是怎么想的?
股友2QI3352859
2015-10-19 08:59:5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关于普通股的选择标准中分红水平的评估,格雷厄姆老先生在《证券分析》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80年过去了,分红依然是炙手可乐的话题,比如蓝筹股长期低分红率引发的投资者对于各色"铁公鸡"的口诛笔伐。远山认为,分发红利这个事很重要,因为那是对小股东们最好的心理疏导,是最好的平衡稳定剂。同时,市场普遍认为不分红或者少分红是不道德的,于是乎"大方"成为了追逐的理由,"吝啬"成为了摈弃的对象,分红率较高的个股往往表现得更值得投资者信任。
当然,分红这事对于大股东和管理层也同样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分不分与分多少同样是个纠结的问题,处理不好,会为自己的未来套上道德的枷锁。接下来远山尝试解密隐藏各利益攸关方背后的各方诡异动机。
一、小股东的心理诉求
普通投资者认为,赚钱分红是上市公司的基本义务,一个能够慷慨按时现金兑付的企业是值得信任与持有的。同时普通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诱导同样在强化这种认知,他们认为高分红率的公司往往会得到市场的好评与追捧,股价也因此受惠,并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当然,从股价的实际走势看,许多时候,普通投资者的关于分红重要性的见解视乎也是能够获得实践验证的,无形中又再次强化了要求分红的心理预期。因此,远山认为:关于分红,小股东们追求"好公司"的标准,既选择具有按时稳定现金兑现能力的公司,是处于劣势的普通投资者安全感缺乏的行为反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我保护心理体现。
二、大股东"的妥协艺术与套现谋略"
关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角色在分红行为中的动机,远山观察发现,一般可以分类为两种情况:
1、"无奈"的妥协艺术
"优秀"的企业家(值得探讨)往往视企业如自己的生命,出于捍卫企业"品牌价值"或者说追求"社会正面认同"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维系安抚各类围绕企业的社会关系时,处处显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他们认为必要的妥协是有长期价值的,甚至不惜短期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股东会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代政治"议会"的翻版,很少有企业领袖能够承受被公众打上"重融资,轻分红"的道德标签,对他们来说,"理性"与"正确"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代表有意义,占领并稳固原本脆弱的道德高地是才首要任务。所以,"哪怕亏损也要分红"及"高分红的同时,高成本融资"这些资本市场怪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2、"高明"的套现谋略
相较于普通投机散户,大股东往往更深邃"行为金融学"造诣,当普通投资者不幸钟情于"财技"公司,悲剧也就伴随"美好"接踵而来了。纵观A股30年历史,这是一部各类"套现专家"的粉墨登场史,波澜壮阔的分红配送大戏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然,贪婪的大股东会因为天然的吝啬本性,而不愿付出任何现金成本。更多时候,为了制造更为高效的感知冲击,“嫌疑人”转而选择"高送转"的游戏来制造新福感就成为最具有性价比的做局谋略了,并以此推高股价,吸引接盘侠,达到高位套现的战略预期。
三、明哲保身的管理层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一般设有投资者关系部,市值管理往往也被纳入高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远山认为,按常理,在正常的商业环境里,最不愿看到自己的公司股价巨幅波动的应该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们(内幕交易除外),股价波动阿尔法与管理层的权力存续风险系数是线性相关的。股价暴跌一般会被归咎于其能力缺乏而导致的管理不善,管理层将成为众矢之的,成为疯狂的投资者的讨伐对象,哪怕这个暴跌完全是市场先生的非理性诱发的。同样,股价暴涨也丝毫不能成为老练职业经理人值得炫耀的理由,因为他们清楚,他们仍然还是和以前一样按步就班地努力或者平庸,而市场先生疯狂的潮水终究要退去。他们深邃丛林世界"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明白偶然的业绩突兀对于迷恋追求永续权力的管理层来说是个危险信号。鉴于以上原因,为了避免周而复始被讨伐的悲剧宿命。聪明的职业经理人会谨慎筹划熟悉的业绩处理游戏,设计出平稳增长,皆大欢喜的假象。同时,通过管理层的不懈努力,"优秀的经营成果"为公司权力中心兑现"回馈投资者"的伟大承诺创造了条件,体现在分红上就是:“低起点、低比例、有增长、不间断、永持续"。
四、不入俗套的异类
资本市场一直存在一些"永不分红"的异类,比如亚马逊、12年之前的苹果等,反传统的"追求终极价值创造"是他们的标签,股价的飙涨更是让大部分投资者疑惑重重,跌破眼镜。远山也曾经为此而苦恼,分红真的那么重要吗?是不是我们过于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一些隐藏在其背后更重要的价值评估体系...........
关于远山在选择公司中有关分红的思考,请看下回分解。
备注:
1、2013年,上交所正式颁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做出明确规定。设定30%现金分红比例为平均水平.上证所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要求低于30%的上市公司履行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
2、万科13年报披露,提高分红比例,处于"穷途末路行"的地产股行情重新被点燃。
3、2012年,美国苹果公司19日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斥资450亿美元用于分红和回购股票,这是苹果自1995年以来首次分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