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并购:有哪些作用?
股友2QI3352859
2015-08-11 10:04:58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记得我在本科读书的时候,有一门课叫《跨国经营与管理》,课中有许多关于跨国并购的故事,那时候在想,如果以后能从事并购工作那会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会是意气风发,风光无限的工作。但那时候的我,即使学习了相关的课程,也还是不太懂如何评价并购问题,总是觉得敢并购的企业都是很牛B的企业,就好像跟以前在股票投资中,觉得那种能够逃顶抄底的投资,都是最厉害的投资者一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非常朴素的阶段。

       我所理解的并购是指公司部分地或者全部的收购其他公司的股权的投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公司的并购应该与我们的投资行为并无二致,只是我们个人投资者达不到大公司所拥有的资金水平,不能达到影响或者重大影响甚至控股其他公司的地位。

      并购也有分为短期与长期的行为,短期的并购更在乎企业短期的估值效应。而长期并购更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思考,更多关注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
     
       社会在不断的分化,商业的品类也在不断的分化,而并购其实是把握商业分化的有效工具。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有不少企业靠并购然后成为长青企业,比如宝洁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宝洁在2005年的时候,就曾经收购了巴菲特非常喜欢的吉列。

     在并购过程中,被人谈得再多的就是协同效应,什么强强联合,比最近京东收购永辉超市的部分股权,有人就开始想象,京东进入生鲜市场、永辉超市会切入网上生鲜,想象着未来它们就是该领域中的巨无霸,前景无限美好。这种协同效应通常可以斥之为管理、顾客或者技术协同效应。

       协调效应有用吗?可能吧,怎么说都可能是效率更加提高了。但一般情况下,我会对此深表怀疑。这些层面上协同通常算是应用战术层面上的效应,它们并非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决定企业成本最根本的还是企业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网络生鲜可以成为生鲜的一个新品类,新品类一般情况下需要新品牌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同时新品类通常与老的品类会有不一样的价值网络,新的价值网络会构成新的护城河,这也是为什么最终新兴事物会战胜老事物。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购购物平台,因其效率、便宜等因素战胜了线下购物商城,并在不断的壮大,强大到足够大的时候,自然就不断地分化,都可以想象,网络购物平台会分化成成千上万个新的购物平台,这些购物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地分化与聚焦,卖酒的可能就会出来酒仙网,卖过季的名牌可能出来唯品会等等。

      这些都是商业的基本规律,也是未来产生大品牌的重要集中营,我觉得投资者也好,创业家也好,都应该围绕着商业的基本规律,围绕着品类的分化,去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是逆趋势而行。就好像网络社区下面会分化出类似知乎的“问答社区”。  阿里巴巴购买苏宁的20%的股权,会最终有很大的效果吗?不会,这根本挡不住未来分化的大趋势。

      大家有没发现,作为并购的老手,巴菲特从就没有谈并购的协同效应,他也更不强调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更多关注所投资的企业是否具有护城河,是否可以应对竞争对手的竞争,非常关注企业的品牌或者是垄断性。

      并购很多时候就比如公主之吻,太多企业家希望公主吻了一下青蛙以后,希望青蛙变成了青蛙王子或者生出一个小王子,但通常青蛙还是青蛙,公主吻了一下以后恶心的要死,甚至生病了。

      记得当年的联想并购IMB的PC部门,媒体给予了多少盛赞,在说联想多么厉害,未来前景多么好,但若干年过去了,结果thinkpad电脑也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电脑。实在说不出类似的并购有什么很伟大的意义。就好像微软去购买衰弱后的诺基亚,还是抵挡不住诺基亚的衰弱。

      对于投资者或者企业家来说,并购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占领某种心智资产,在于被并购方的品牌的力量,在于品牌背后的品类的思考。只有在这些思考后面,才可以考虑可能的协同效应,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对于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大部分并购我更愿意看成是企业家的一时冲动,是他们的试错与学习行为,而非真正的有效的投资方式,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钱太多了。所以对投资者来说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疑问。多多去看历史,可能我们会明白更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