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涨杀跌,在中国股市行不行(续)?
河南G老F
2015-07-29 10:12:56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脑洞今天继续开,错过了昨天那篇文章的小伙伴请放心大胆的戳下面的链接:
追涨杀跌,在中国股市行不行


不知道昨天的统计结果对大家有什么启发。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骑行客力图做到的一直都是和大家分享数字中看的到的历史,而并不愿意因此限制大家想象的空间。下面问题来了。当投资周期从周换为月时,看看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周换手和月换手的滚轮投资收益结果对比请见下图:


当投资周期换为月时,买跌在07年牛市时的收益与大盘基本齐头并进(蓝色阴影所示),在周换手下取得的超额收益不再明显。在08年大盘下跌,熊市来临时,之前的结论“买涨更抗跌”得到了验证。但是在2009-2010年的一波反弹势中(红色阴影所示),买涨却异军突起,获得超额收益。而在反弹市结束时,却也跌的很惨。然而,买跌在这轮08年底的反弹行情中与大盘走势相差无几。在经历了从2005年开始8年的起起落落后,到2013年初,追涨追跌与大盘的净值相差不多。而事情正是从这里开始起了变化。从2013年底到2014年底此轮牛市开始之前(黄色阴影所示),虽然大盘并无明显起色,但买跌却取得超额收益。而在此轮牛市中(绿色阴影所示),虽然图中显示的资金净值有较大差异,但是买涨收益率却优于大盘与买跌,买涨买跌以及大盘的收益率分别为60%,47%与42%。

好了,让我们再从个股出发看看是否能够找到上面这些有趣现象的原因。

【与15年牛市的亲密接触】


截取2015年5月1日买入的五只股票,可以看到上面仍然步不乏次新股的身影,$埃斯顿(SZ002747)$ 和$北部湾旅(SH603869)$ 在2015年4月的涨幅均超1.5倍,而买入当月的涨幅仍为60%左右,远超大盘。看到这样的统计结果,骑行客简直被次新股吓尿了,次新股的涨势竟然能够维持两个月之久。面对这样的行情,我只想说,老天请让时间倒流吧,钱真的是太好赚了。

【2013年底发生了什么】


这简直是来自文化传媒行业的复仇者联盟,文化传媒行业的难兄难弟在2013年10月的跌幅均超30%,也因此在当年11月上演了一次绝地大反击。而12月份买跌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来自传媒行业的$长城影视(SZ002071)$。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个行业的集体下跌是否也正是这个行业复仇之时的到来呢?所以,这次买跌的超额收益与市场情绪并没有太大关联,而是被压抑着个股的一次集体起义,这是否也是一个良好的投资信号呢?

【买跌为何在07年牛市中的超额收益不再?】



以2007年8月初买入的股票为例,买入前一月的跌幅均值为27%,买入月的涨幅为5%,而同期大盘涨幅却为16.7%。为何较换手率为周,买跌无法取得超额收益?原因大概是:市场情绪往往对于股价只能产生短期影响。众所周知,周期越长,投资的越是价值。因此,当换手周期换为月时,买跌往往错过了股票阶段性的涨势。

【买涨为何在09年反弹市中暴涨而在之后又暴跌】


上图中(红色阴影所示)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那就是在2009-2010的反弹市中买涨可以取得大幅超额收益,而在反弹市结束后,买涨却又超跌,这又是因为什么?骑行客截取了2009年年初反弹市开始时买涨策略所买入的几只股票,如下表所示:


可以发现,上月表现较好的股票往往在买入当月仍然可以获得超额涨幅。这些股票并没有什么行业特点,只是2月份的涨幅均大于50%,有的甚至超过100%。

为了研究为何在2011年底,买涨跌幅超过大盘,2011年11月,12月,12年1月买入的股票被截取,结果如下表所示:


这些股票仍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所以从骑行客的角度看,在反弹市的超额收益与超额损失更多的只是偶然性事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不同的想法,经历过那波反弹市的兄弟姐妹们,我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综合来看,当换手周期为月时,买涨和买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收益规律。在07年牛市时,买涨弱于大盘,但是在08年10月的反弹市中却走势良好。在08年熊市时,买涨更抗跌,但是在11年的反弹市结束时却跌的更惨。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追涨杀跌或者追跌杀涨更适合周单位的短线投资。喜欢放长线钓大鱼的朋友还是回归基本面吧。

看到这里不知道小伙伴们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到底是买涨还是买跌?骑行客以为没有永远普世的交易方法,只有灵活变动的投资策略。我只能说纪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了我们所处的大背景是什么样的,毕竟未来永远无法预期,而黑天鹅事件也随时会发生。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徘徊时回顾历史,去看看埋藏在岁月中的数字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真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