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投资者如何投资新股
股友2QI3352859
2015-06-25 15:09:07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对于中小投资者,尤其是今年新入市的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参与新股投资呢?我们认为主要把握两点。
  
  第一,中签个股,落袋为安。近期上市的新股一般都是一步到位,基于稳健策略,申购中签的投资者可在首日择机抛出。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时机抛出呢?我们认为主要看新股上市首日的换手率和流通盘大小。一般流通盘越小,换手越活跃,首日定位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同洲电子、中工国际等。投资者对这类小盘股首日定价大可乐观预期,可以在超出市场理性定价之上再等待时机抛出;而类似中国银行、大同煤业的偏大盘股,一般上市表现不会与市场预期相差太远,投资者也可以参照机构市场定位来决定抛出时机。
  
  第二,后期操作,冷静等待。能中签的投资者属于幸运儿,大部分投资者要参与新股一般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而新股近期疯狂走势并不利于想参与的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其股价重心稳定后,再结合基本面和业绩表现,来评判其中长期价值,并以此作为进出的依据。比如中国银行,目前价格已经接近市场预期,从中长期投资角度看,该股已经具备参与价值,稳健型投资者就可以适当考虑。大同煤业目前的定价也逼近市场估值区间,新股爱好者也可考虑。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专注炒新,偏爱短线,那么也可选择在上市第一天进入,当然必须要关注换手率的变动。根据我们以前的统计,如果开盘半个小时内换手率能达到25%-30%,则后市继续走强的概率比较大。
  
  新股投资:既重技巧更讲原则
  
  近期上市的几只新股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走势,如何投资新股成为市场中的热门话题。概括而言,投资新股既要重技巧,更要讲原则。
  
  适度追涨原则。统计数据显示,1997-2004年间,新股上市3个月时的平均收益率为57.54%,2003-2004年这一数据为52.93%,均远远低于首日平均收益率125%,这说明新股首日上市的投机性很强,涨幅巨大。如果在上市首日投资新股,需要注重短线技术;而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在新股上市一段时间后,等待新股定位明确时再择机介入。
  
  从新股的市场表现上也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新股走势的好坏虽然与大势走向有一定关系,但过高的预期反而对新股上市后的行情产生不利影响。那些上市前宣传力度越大、越是被大多数投资者看好的新 股,越不容易在上市后出现较大涨幅;相反,适当的股本规模、适度的换手率、适中的概念以及上市后定位不高、表现适中的新股,则往往蕴含着较好的投资机会。
  
  加强定位分析,寻找股价平衡点。新股定位需要采用以下分析方法:
  
  一是比价分析。将新股与市场中同一地域板块间的公司、同一行业内的公司、同一市场题材股、业绩相近的公司、相同流通股本规模及类似股本结构间的公司进行比价,选择平均价来确定该股的预计价格,即为上市后的理论定位价格。如果该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定位价格可以更高一些。
  
  二是公司基本面。其中重点是业绩分析,分析业绩不仅要看每股收益的多少,还要注意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
  
  三是股本扩张潜力分析。新股是否有更强的股本扩张潜力,主要应关注其滚存利润、公积金和净资产这三大因素,扩张潜力巨大的个股能为将来的强劲走势提供有力的题材支持。
  
  此外,缺乏财务知识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也可以参考各类咨询机构的定位分析,将其中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剔除,将其余的预测定位价格汇总计算出平均定位价,然后用于实际操作,当上市开盘价远低于平均价时适当参与。
  
  在新股上市之后,投资者要根据根据技术分析,正确把握买卖时机:
  
  上市初期的K线组合分析。新股上市首日高开长阳线的,不宜追涨,以免被套;如果平开或低开后出现长阳线,则当天不宜立即买进,该股往往会在第二天出现盘中调整走势,投资者再择机介入;如果新股上市首日拉出长阴线的,则要坚决回避,该股后市将面临一段下调行情,一般需要数天或十几天后才能企稳,待其见底后买进。
  
  如果新股上市首日K线实体较小,则说明多空分歧不大,其发展趋势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上市初期的技术指标分析。技术指标一般至少需要数天的计算周期来形成,新股刚刚上市期间,大多数指标还没有形成,这时主要是观察分析盘中指标和分时指标,其中比较有效的指标是15分钟随机指标和15分钟OBV能量潮,当OBV急剧增长,而KDJ出现低买信号时,可以把握盘中买入时机。
  
  IPO新政下多账户打新股技巧
  
  IPO新政,最具技术性挑战的,莫过于"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一条款的限制。一般而言,这被视为是削弱机构资金优势,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政策。
  
  "千分之一"新规散户亦受限
  
  以规定本身而言,确是如此。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其实不少资金量颇大的散户投资者同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已经过会等待发行的36家上市公司为例,有多家发行股数仅为1500万-2000万股左右,按照"千分之一"的条款,则单一申购上线为1.5万股-2万股。若按照10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则实际允许动用的申购资金仅为15万元-20万元。
  
  显然,即使是散户投资者,若是用于打新的资金超过此金额,同样会受到"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更何况,未来创业板推出,大量小企业的募集资金金额可能更小--假设创业板公司仅募集3000万元资金,那么意味着任何一个单一申购账户可以申购的上限仅为区区3万元,如此数额相信是大量打新散户都拥有的资金--这意味着单个账户的申购上限可能还将进一步下降,更多小资金的打新散户亦将面临"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
  
  散户不妨全家上阵
  
  在IPO新规中,除了"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还增加了"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的限制,使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彻底回到同一起跑线。
  
  事实上,今次的新规,反而给了散户稍稍的优势。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全家上阵的方式来增加"投资者"的数量,进而增加可用于申购的"合格账户"的数量,实现多账户打新。
  
  以夫妻两人而言,在现有的账户基础上利用配偶的身份证再开一个账户,便可以将总申购金额的上限提高一倍。由于现有规定只要有身份证便可以开户,因此若家中已有适龄子女,便可以再行开设一个证券账户,进一步提高申购上限。类似的道理,还可以使用父母的身份证开账户,使得申购金额的上限进一步提高--当然,由于牵涉到资金在账户之间的转移,还需家人商定中签获利的分配方案,免得日后引出利益纠纷。
  
  多账户vs单一账户
  
  诚然,多账户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千分之一"的限制,但并不等于可以提高中签的概率,--这点与许多散户的第一直觉并不吻合--相反若是在单一账户并未达到申购上限的前提下使用多账户申购策略,反而有可能降低中签概率。
  
  以某股票上市为例,若最后中签率为1%,即只需要有连续100个申购申请号,便可保证必然能够中签一手。但是,若将100手的申购分散在两个账户,则很有可能遇上"错号"的风险。比如规定尾号是"02"的申请能够中签,但因为分账户,你的两批共100个申请或许恰好没有"02"的,则无法确保必中。
  
  归根到底,分账号只是面临"千分之一"限制后不得已为之的策略,在没有限制的前提下,依然是申购号越连续,中签的可能性越大。
  
  资金调度巧安排
  
  当散户准备尝试多账户打新后,资金的调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无论是从多账户打新向单一账户打新切换,还是从多账户打新向单一账户炒股切换,都需要快速将多个股票账户内的资金转移汇集至一个账户--而执行多账户打新时,有需要执行相反的步骤,将一个账户的资金分流至不同账户。
  
  为了快速便捷地执行上述工序,投资者当在开户证券账户的时候,对于第三方托管的银行账户巧做安排,尽可能安排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银行。如此,只需要将资金从一个证券账户转至对应的第三方托管银行账户,再从这个银行账户转账至另一个银行账户,最后才从这个银行账户转账至另一个证券账户便可完成资金在两个证券账户之间的划拨--而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银行开设第三方托管账户具有两个好处:1)一般银行针对同城同行转账不收取手续费,可以降低资金划拨的手续费;2)一般银行的同城同行转账都可以即时完成,使得整个转账工序一气呵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