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启示》
股友Do03080692
2018-02-02 11:41:3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秒投账户 -- 林天程

周二最瞩目的财经新闻,是腾讯牵头联合苏宁、京东和融创,合共投资人民币340亿,入股万达商业在香港退市时的H股,占集团约14% 股权,而收购价仅较当年退市升值约23%。而万达商业将会改名为万达双管,并在未来1-2年消化房地产业务,不再当地产发展商,纯粹作商业管理企业。

看到新闻的两大感慨和一大启示:(1) 时机确实难以捉摸 (2) 流动性极其重要 (3) 内房股高峰已过

万达2014年底在香港上市,2016年王健林认为香港市场大大低估了万达的价值。由于A 股的市盈率和市账率较港股高一截,所以决定私有化退市,并寻求2018年底前在 A 股上市。哪知道过去一年多便是内房股爆发点,股价一口气冲高翻几翻。原以为在港上市无着数,资产价值被低估,市场却终于注意到内房股价值,并迅速于股价反映,实属始料不及。

时间很值钱。很多时呆等未必有着数,而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守株待兔,在香港退市并回归A 股,是极有胆识的做法,也附合逻辑。唯一的最大风险 - 时间和流通性。

A股上市程序需时多久,谁也说不准。所以,放弃一个市场的上市地位后,难以预计何时再获得上市地位。过程中的时间差距,是一个风险因素。毕竟上市过程繁复,并非每间公司都能轻易获得上市地位。

至于流通性是指exit。上市即是可以在公开市场随时买卖,退市后投资人若要exit,过程繁复得多 - 首先要在茫茫人海找来潜在买家,再洽商细节条款等,不似得港交所每分每秒在交易。好处可能是价格较高,但放弃的是随时配股集资、抵押股份借贷、发行债券等等的募资途径。

本来万达集团风光无限够迭水,有否途径集资未必不重要。无奈集团的「走出去」(投资境外) 的策略,近两年被中央点名打压,除了有内地金融机构查数,贷款亦受限制。于是集团不断卖资产套现。若是当年没有私有化,未必需要卖资产套现,因为集资途径多的是。

以投资人角度观之,既然时机难捉摸,有时需要耐性等待真实价值被反映。如果心急坐不定,至少别一股不留,总要有少少持货。至于股票买卖,则只挑选具备一定交投量的股票。价格高但交投罕见的,也许直接避开更佳。万达改名转型,或预示内地房地产开发业务高峰已过,未来赚钱的项目并非卖房,而是管理。

此文同见于《信报》的《价值投资》专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