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加密货币、挖矿和ICO
股友Do03080692
2018-01-12 12:32:1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秒投账户 -- 林天程

2018年首个星期港股和美股造好,投资人新一年都有个好开始吧。股市之外,近日闹哄哄的是加密货币市场。Facebook 更不时看到相关贴文 - 尤其是财演天花乱坠地唱好、前高官开腔直指是大泡沫... 到底加密货币是甚么一回事?笔者才疏学浅所知有限,但即管抛砖引玉为文探讨。

上周五有机会参观一家本地挖矿公司,同行除了友人,持有长者卡的家母亦不甘后人随行八卦。家母多年来是价值投资信徒,对于新产品新科技不甚了了,却乐于见识学习。平日在媒体看到「挖矿很耗电」、「内地禁止挖矿免电力虚耗」,她都无法想象理解。当日看见小小一个房间,放置了约20台小型机器(每部体积约2-3支樽装蒸馏水),具备散热设施,温度超过40度,才明白「耗电」的意思。据说每部机器的耗电率大概是一个普通住宅单位的八成电量,若果没有散热设备,房间温度会高达80多度。笔者一直以为GPU 是最快速的挖矿芯片,却原来不是。倒是芯片数量直接影响速度和挖矿成效。

至于挖矿的能力,并非以加密货币的数量估算,而是用hash rate 量度。网上有很多此类计算器,只要输入hash rate,再选择加密货币种类,就能计算每月挖矿成绩,数目一清二楚。该挖矿公司的特别之处,是有算法决定挖哪一种加密货币(不是比特币或以太币)的效益最高,实时根据货币价格走势、兑换率和挖矿难度计算,每10分钟调整资源运用。现时市面上有超过1000种加密货币,该公司评估潜力后选定了20多种作挖矿对象。可惜他们不愿公开名单,大概是免得挖矿成本低廉时增加竞争吧。

家母看到前高官指加密货币是大泡沫,而且认为美国推出比特币期货买卖属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命令笔者一读。报道内容大概是各地政府未来禁止或不承认比特币,该币自然会损失其价值。另外,比特币的供应并非真正有限 - 市面上有林林总总的加密货币取而代之。

话说在前头,笔者未对比特币作深入研究,而且没持有比特币,只持有以太币,下述文字并非鼓励公众炒卖比特币。

不论比特币或以太币甚至其它加密货币,现时都非政府认可的货币。用它们作交易,好比以物易物。它们的价值并非由政府赋予,即便全球政府都不承认加密货币为交易单位,只要市场有人接收并愿意以物易物 - 情况好比信用卡积分、飞行里数、年代久远的闪卡,这些加密货币就有其价值。至于「物以罕为贵」以及「有替代品等同不值钱」,世上大概有很多罕有产品却卖不起价钱,亦有大量产品有极多替代品,却仍然有办法叫价高昂。最简单易见的例子,是女士用的包包,便宜至几百块,贵至过百万,而男士最爱的汽车,同样下至十多万,上至几百万都有。由此可见,没错供应会影响价格,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有替代品并不能说明价格必然往下走。

另一个影响加密货币价格的因素,是流通性。去年其中一个最热门的字词,是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这好比IPO,但首次公开发行的并非股票,而是新币种。就像股票由法定货币作后盾,新币种则大多以比特币或以太币作后盾。大部份ICO 都由非牟利机构发行,除了要规避「非法公开集资」的罪名,其实整个机制值得思考 - 因为大大打破资本主义的常规!

现今社会贫富悬殊,有钱人持有的资产(例如物业和股票),可以不断升值,至于未有资产只持有现金的人,则面对贬值问题。这导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而ICO 的机制,却不需要任何股东,只要新币越来越流通,所有参与者(即持有新币种的人)都能享受新币升值的利润,根本不需要持有股份(资产)。越多人参与,社群越大,不单没有分薄利润,却有机会令所有参与者获益。这个概念够破坏性也够创新吧!

此文同见于《信报》的《价值投资》专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