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2-03-28 09:36:56 股吧网页版
市场V字反转?对于投资者重要吗?

过去的一周,乌俄战火延续,疫情卷土重来,流动性危机风声鹤唳,多重因素推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演绎,在经历了3月14、15号两天暴跌后,3月16号上演的一场经典的V字反转。没有无缘无故的反弹,事实上,本次反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刘鹤副总理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时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


相信大部分投资者的心理也和市场一样坐过山车。14、15号两天的暴跌让很多投资者止损离场,结果看到16号V字反弹后又懊悔不已。事实上,在3月16号当天,上证指数最低已跌到3023.3点。笔者思考,如果在3000点附近买入,收益会是怎么样的呢? 

3000点买入基金,会收获什么结果?


通过数据统计,如果每次在上证指数3000点左右买入并持有偏股基金,至2021年底,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是16.61%。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时,权益类基金所投资的股票估值和价格也往往偏低,即使买入后市场持续低迷,它们下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此外,低位时花同样的金额还可以买入比高位时更多的股票份额,一旦后续市场有所起色,这些份额就会给基金带来更多的收益。
尽管市场转折点难找,但是低估区域易寻。从目前A股估值主要特征来看:A股市场估值重新回到历史相对低位水平。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再度低于历史均值。外资持股比例前100公司估值重新回到历史均值附近。


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尽管知道目前是一个很好地买入时点,但是对于买入多少仓位,是满仓All IN还是逐步加仓?事实上,笔者认为心态决定了仓位,同时,仓位也决定了我们的心态。


如果仓位过低,就算赶上市场上涨,收益也没多少,投资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不值一提;如果仓位过重,一旦遇到较大调整,就很容易让人情绪崩溃,甚至产生非理性操作行为,以至于把波动变成了真正的损失。


所以,投资过程中的仓位管理非常重要。那么权益类投资的仓位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每位投资者的本金、收入、预期、能力、承压、想法、期限、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仓位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原则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投资要拿闲钱、长钱。因为拿闲钱去投资,才不会特别在意短期的波动;拿长钱去投资,才能够坚持长期持有。而基金投资,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的概率也就越大。


第二,仓位要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资产配置。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比较方便的是股债均衡配置,用权益类产品作为矛用来进攻,债权类产品作为盾用来防守。这样就算遇到市场大幅回调,我们的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也会相对小一些。


第三,仓位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市场上经常拿出来说得那句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一样,在熊市的周期中,人们谈股色变、极度悲观的时候,我们反而可以大胆建仓;在牛市的周期中,人声鼎沸,估值抬升的时候,我们要更加谨慎,适当降低仓位。


最后,仓位管理要坚守初心,不贪、不惧。恐慌中的下跌无法用基本面解释,就好比狂热时的上涨也与基本面脱钩。长期视角下,“波动”并不可怕,“永久损失”才是投资中真正的风险。所以,对股票资产而言,时间是短期投机客的敌人,却是长期投资者的朋友。
理性认识是理性行动的基础,越是市场巨震时,越应该保持理性。投资基金的收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市场的收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带来的超额收益、个人操作带来的损益。
前两个部分是收益的前端,却不完全在我们自己的掌控中,个人操作部分是收益的终端,且完全受我们自己掌控。当下,市场剧烈震荡,基金经理在经受考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在经受考验。


目前,市场超跌已经释放了大量风险,尽管短期中国市场情绪面上的修复仍需要时间,但很多机构都判断中期内中国市场有望在全球波动中展现相对韧性。


后续视地缘事件、疫情等因素演绎可期中国市场进入“情绪底”;而随着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增长底”也有望在二季度左右看到。因此无论手中是否仍有子弹,我们都可以乐观一点了。


毕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保自己能够穿越前面的寒冬。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