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2-01-28 14:08:10 股吧网页版
开年A股大变脸,基民是否要调仓?

2022年的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机构们高喊的跨年行情似乎依旧没有到来,而A股在跨了年后就变脸了,去年赚到盆满钵满的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有色等赛道,开年就遇到了一个“下马威”,而去年喝着西北风的“三傻”(银行、地产、保险),今年却迎来了开门红。


去年买了新能源、半导体基金的朋友开始来向我诉苦,后悔上个月没有落袋为安,本就追高买入,利润稀薄,导致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而苦苦坚守银行、地产等大蓝筹的朋友看到了回本的曙光,想着是不是回本就可以清仓了。


事实上,无论做出哪种投资决策,我们应该基于基金未来的投资价值,即买入/持有基金未来能不能带来收益,而非历史盈利或者亏损。

 


问题的本质:我们该持有什么样的基金?


在市场快速轮动的行情下,当我们在犹豫卖出赚钱基金,还是亏钱/刚回本的基金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尴尬的二元对立情况。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基金?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情况讨论。


当我们持有主动基金的时候,我们买的是什么呢?


我们买的是这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这只基金所持有的重仓股票。相信很多投资者在买入主动基金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关注重仓股票,而不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


然而,笔者认为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只是关注重仓股票,为何不直接买个股?所以,我们买主动基金的投资逻辑是看好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策略和管理能力。


对于主动基金经理而言,他们都会通过资产配置、结构投资、分散投资来均衡产品的风格,同时,对于收益计算会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时候,看似净值在下跌,甚至跑输市场,这是基金经理在放长线钓大鱼,左侧布局。


比如说,一些长期收益不错但短期内跑输市场的主动性基金,在选股的质地上都没什么问题,顶多也就是风格与市场不符,你只要拿的时间够长,其实都能有不错的收益,就像种西瓜的不会在冬天收获,但只要坚持到夏天一定会获得丰收。


例如,去年持有投资于银行、地产、保险等低估值大蓝筹的基金,如果在去年的逆境艰难时刻,基金经理坚守了自己的投资逻辑,选股理念和投资策略没有因为业绩压力而发生偏移。如果只是因为一段时间的业绩不佳就简单的卖掉,无疑是杀了会下金蛋的鸡。


所以,对于主动基金,最好的投资逻辑是找到你信任的基金经理,认可他的投资逻辑,然后被动一点,尽量减少操作,长期持有会有不错的收益。


然而,对于被动基金(指数基金/行业ETF),情况恰恰相反。


被动基金是追踪指数的基金,基金经理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是很小的。所以投资者要根据经济周期、市场风格的变化,适当择时主动进行调整。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去了解经济周期、市场风格,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特别是在近两年行业风格快速轮动快速切换行情下,宽基指数走势趋于平稳,而行业ETF却波动较大,此类投资对于投资者的市场敏感度有较高要求。


然而事实上,当普通投资者关注到一些行业ETF的时候,往往是这类主题、题材或者概念暴涨之后。比如前几个月的“元宇宙”、近几周的“预制菜”等等。而随着投机性资金的快速撤退,市场相应冷却,这类基金就会面临快速下跌之后就是长时间的横盘低迷。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行业指数整体市盈率和百分位进行调整,一旦风口过去,如果还抱住此类基金,板块轮动之后,收益可能不会多么出色了。


 

在市场发生快速轮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


回到标题,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市场发生快速轮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无论是持有主动基金还是被动基金,理性的基民应该把持有的所有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均衡配置整体的投资风格。


如果持有多个主动基金,要关注其持仓情况,如果持仓高度重合,那相当于就买了一只基金,同涨同跌,做配置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如果持有多个被动基金,那么要根据市场行业指数整体市盈率和百分位等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加减仓动态调整。

一个完整和优秀的投资组合关键在于要动态审视自己不同风格基金的配置比例达到攻守平衡。


比如对于去年有所调整的银行、地产、基建等板块,随着2021年四季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市场“政策底”已确认,政策发生边际变化,同时伴随着“稳增长”政策细节持续出台、前瞻指标可能改善和国内增长逐步企稳,市场情绪也有望修复,未来有一定的回升空间,可以作为投资组合中后卫变前锋的转化。


而去年涨幅大的制造成长板块,例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压制,可以作为防守板块,等待市场风格的再次变化,在其充分调整后慢慢配置。


在市场风格快速变换之际,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未来盈利可能性更低的基金,来买入未来盈利可能性高的基金,从而优化整体的投资体系。


面对越来越极致的市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没有提前预判市场变幻的能力,也不太可能踩对每个市场风格切换的节奏。我们普通人能做的稳健方法就是跟踪市场及管理人的变化,以及进行相对均衡的配置。


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下的局面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应对比预测更重要,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跟踪现在,配置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