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建平
$敏行阿杏一号(P000815)$
最近网上关于2个私募大V讨论颇多。
说说我对基金选择的一点思考。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个股,要么是觉得时间上和精力上不够,要么是觉得基金能做得更好,再要么就是不想那么操心。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人,选择基金是优于自己来选股进行投资的。
一.主动型还是被动型?
现在各种基金也很多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曾经我根据历史业绩和一些基金经理的访谈,觉得能选出一些不错的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经理真的太稀缺了,而且市场风格一直在变化,这些优秀基金经理也会有自己的一段不适应期,那么能不能走出来,也会存在一个问题。
投资是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时间越拉越长的时候。基金经理能否持续学习,能否保持初心并不容易。
所以,你如果不想太多考虑这些,被动型基金是更优的选择。
二.说两句被动基金
1.宽基
关于被动型基金,沪深300、中证500这些都是些最简单最粗暴的方法选出的持仓,选择流动性还过得去的市值前300的公司、市值301-800的公司。这里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在里面就是:只要你能长大,你大概率(除非成交额太小,这其实剔除某些坐庄的因素)就能进入这个指数;只要你持续退步,你大概了被剔除。所以指数基金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的组合体,你可以获得平均收益。
这两个指数尤其是沪深300指数,成为基金是否跑赢指数的标准。
我觉得如果再在其中根据一些财务指标,进行精选的指数,他是能跑赢相应的指数。如果有一天,自己不想直接投资股票了,那么这种在宽基中精选的指数基金会是我优先选择。
2.细分指数基金
周期性的细分行业一定要择时,低pb进,低pe或者高pb出。
弱周期的细分行业,顺大势逆小势,以长期持有为准绳,并适当在高pe撤除部分投资,低pe适当加大投资比例。
三.私募or公募?
除非特别了解相应的基金经理,绝大多数情况还是选择公募。
私募起步门槛比公募高太多,对于大多数人而已,也没有啥实力来投资私募倒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对于满足私募的条件的人,私募更多是满足一些个性化需求,个人理解作为公募一种补充是可行的。
公募的4个季度报告都要求披露,并且有半年报和年报,年报需要披露年度12-31全部的持仓情况。
私募由于针对都是特定的合格投资人,获取的信息很多你基金经理想让你看到的,公募不少也会如此,但是公募相对信息更多。
不可否认,私募中肯定会有一些非常不错的基金经理,这个时候需要鉴别能力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