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股友999IQ72579
2016-05-30 10:10:07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下一轮牛市的路线图

文章的开头,我们先要破除一个错误的常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经济好了股市就好,经济差了股市就差,其实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系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中国GDP增速是美国的4倍多,但A股跌出了屎,而美股连创新高。决定股市能否走牛的关键是:市面上有多少钱,以及这些钱愿不愿意进股市。炒房能赚钱,放高利贷能赚钱,何必来炒股?只有房子和高利贷这吸金黑洞没人去玩了,这股市才能牛,此时股市就变成了下一个吸金黑洞。
1,这几年老百姓大量的存款跑去买银行理财产品,从去年开始是余额宝之类的宝宝军团,理财产品本质就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高利贷,他们拿了你们的钱跑去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理财产品收益率那么高,貌似也没啥大风险,那么老百姓自然把股市的钱拿去买理财产品了。
2,经济不太好,特别是楼市涨不动了。那么开发商的投资就会谨慎,一旦开发商谨慎,地方政府也会谨慎,因为地方政府本质是搞土地财政。楼价涨,地价才涨,地价涨了,政府就能搞大规模基建了。
3,余额宝之类的宝宝军团吸引了不少闲散资金,但政府一定有办法把余额宝的收益打到5%,甚至是5%以下(目前只有4%多一点点)。此时余额宝也没多大意思了。
4,由于经济不好,上市公司也不敢追加投资,此时手里大量未分配利润还不如分给股东算了。于是你会看到股市的分红率大幅提高。
5,股市大比例分红这件事儿,在以前是很罕见的,于是媒体不断报道,这让那些保守型投资人发现了机会,他们会想,与其买不知道谁发的理财产品,还不如买这些正经的上市公司,分红率也不低啊。不仅比定期存款高,比余额宝高,甚至比理财产品还要高。此时理财产品不仅吸引力下降,发售规模也下降了。
6,光靠股市那点存量资金根本不可能折腾出牛市来,必须要吸引增量资金进场,第一批冲进来的增量资金是最保守的投资者,他们看中的只是低估值和高分红,他们还没想过投机这档事。
7,能不能有牛市,就看这第一批冲进来的人能不能尝到甜头。如果他们能够尝到估值和分红双份甜头,即不仅拿到了超过7%的分红,股票本身的涨幅就很可观。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赚钱效应。
8,赚钱效应是一切牛市的基础。一旦他赚到了钱,他就会不断加大投入,而且还会鼓动别人一起来入市。如果出现了这一幕,那么牛市就真的要来了。所以,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了这只是中级反弹,还是根本性的反转行情。请密切留意每周的A股新开账户数,目前大约每周新开15-17万户,在牛市顶峰,每周新开超过100万户。我觉得每周新开超过25万户就已经进入牛市中期了
9,如果赚钱效应非常微弱,此时还是熊市思维,即每个反弹都是逃命机会,每次买入都让人后悔。如果赚钱效应强劲,且媒体也不断鼓吹,那么就要立刻切换到牛市思维,即每个下跌都是入场机会,每次卖出更让人后悔。
10,要想有赚钱效应,必须大蓝筹要发飙。创业板涨那么高,都没有赚钱效应,这是因为创业板都是少数机构在玩,赚到钱的人比例很低。只有当中国石油工商银行这样的大象开始起舞,才会有足够的赚钱效应。赚钱效应的目的就是让没买股票的人都砸锅卖铁入市。
2007年为啥股市如此发疯?我们来转发一段2006年底的报纸评论,我们看完就知道原因了:
2006年年底,股指仿佛被工行、中行等大盘指标股给绑架了一样,随着工行、中行的不断创新高,沪综指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从2100点涨到了2700点以上,尤其令人疯狂的是,工行、中行等股市巨无霸居然一次又一次被封到涨停,它们成千上万亿的庞大市值规模,居然在炒家的哄抬下,犹如一只小盘股被不断拉高。
2006年底A股其实已经从最低点涨了一倍了(1000点到2000点),此时大盘股才开始发飙。下一次大盘股要发飙,A股必须先要涨到3000点以上才行。
11,目前炒股的人都是大爷大妈,年轻人很少,人民日报曾经发过这样一篇文章《年轻人为啥远离股市?》。现在股市里50到60岁以上的大叔大妈级股民持仓占比创下至少7年新高,而40岁以下曾经的主力股民占比连年萎缩。年轻人都跑去玩余额宝了,成立不到一年的余额宝,开户人数就超过了股民数量。这简直让人看不懂,按理说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高,但他们却不炒股,跑去拿5%不到的年化收益率,而大爷大妈年纪大,反而风险承受能力高,都在玩股票。
12,牛市初期,大家都很胆小,没人相信牛市到了,等到把新股民全部套在了高位,且所有人都相信大牛市来了。那么此时,下一轮大熊市就该到了。
13,牛市能否启动,最重要的就是三条,第一,被低估值高分红吸引进来的首批投资者能否尝到甜头;第二,他们尝到甜头之后能否引发赚钱效应,继而开始滚雪球。第三,到最后股市能否把新股民全部套在高位,不把他们套在高位,就不可能有现在满仓的股民的暴富神话。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