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朗诗股权被甩卖
股友nP8IxN3311
2017-12-07 15:01:2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经过一系列增资扩股过程,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及管理团队已然成为了朗诗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目前,田明个人及其控制的南京鼎重累计持有朗诗集团30.239%,张家港国泰投资为第三大股东。
  查阅朗诗历年对外公布的信息,可以发现,张家港国泰投资作为陪伴朗诗整整13年的老股东,在朗诗的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重大决策上一直保持着和朗诗管理层的高度一致,毋容置疑对其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着清晰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在这个节点,拿着为了优化资产配置的理由公开抛售其全部股份,不得不令人对朗诗集团的发展前景生疑!
  朗诗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集团共实现“朗诗出品”(包括集团委托开发管理项目)的签约销售额约129.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0.19%;签约建筑面积约59.44万平方米。2017年9月,集团(含合营和联营)共同实现的签约销售额(包括委托开发管理项目)约8.9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4.8%;对应签约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集团董事长田明对于朗诗的销售成长性依然保有预期,其在7月份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曾透露,朗诗今年会有比较大的增长,而轨迹和往年相仿,即下半年的销售会占到全年的3/4。不过,田明的预期与预设的轨道似乎有些偏离。朗诗出品上半年的签约销售为97亿元,如果按照田明的说法,朗诗出品今年的销售规模将达到388亿元左右。这也意味这朗诗下半年的销售指标多达291亿元,但实际情况是,朗诗出品今年下半年为止的销售仅有68.75亿元,与预设的轨道相差甚远。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指出,尽管朗诗地产多次声明公司已经由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成综合国际性开发服务商,但房地产开发及销售收入依然是公司上半年收入增加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高达89.89%,其他项目开发管理服务部分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9.57%。从这个角度可见,朗诗地产自2014年宣布的战略转型基本上可以说彻底失败。
  回顾朗诗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家企业其实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战略方向:绿色住宅。这样的战略思路其实在当时整个中国房地长市场来讲都是相当超前的。据市场调查机构资料显示,直到2011年,国内房地产巨头,如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才开始意识到开发绿色住宅,而朗诗在这条路上却已经走了足足有14年之久。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实际上并没有给朗诗带来更多的市场和更多的利润,朗诗的市场体量增速也相对缓慢,直到2013年才勉强突破百亿。而且自2014年以来,以“绿色先锋”著称的朗诗地产就陷入信誉危机,沪宁沿线朗诗业主维权事件不断。“伪绿色”俨然已成为业内人士和业主对朗诗的诟病,同时也意味着其成长的根基被彻底动摇了。
  在国家政策的管控和市场变化下,中国房地产业正经历着从快到慢的阶段,每个房地产公司都在寻求转型,共享办公、租赁公寓、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此刻,朗诗从一个房地产商走向绿色建筑产业的综合服务商,看似是符合潮流的轻型化之路,但三年的检验成果并不乐观。中国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在面临重大转型的道路上,是不是缺乏了一个像IBM郭士纳一样的革命人物,我们并不得知。但在中国的企业管理发展历史上,确实鲜见成功先例,成功不了可能就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