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万亿的证券业,迎来新一轮历史性发展机遇,券商股强烈看涨
股友TbonBJ
2017-08-16 19:24:2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4.37万亿的证券业,迎来新一轮历史性发展机遇,券商股强烈看涨

2016年末,证券业资产总额为5.79万亿,除去客户资产的总资产为4.37万亿,净资产为1.64万亿,A股市场总市值为53万亿。这意味着,证券行业用1.64万亿净资产,驱动了5.79万亿总资产,服务着超过50万亿市值的股票市场。

2016年,证券业盈利取得史上第三好的成绩,收入结构更趋多元化;但盈利同比惨遭腰斩,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史上倒数,又突显发展背后的隐忧。

焦点一:净资产与总资产占GDP比重迥异

站在当下时点,可以说证券业的净资产已然不轻,但总资产比重严重瘸腿。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截至2008年12月31日,107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为3585亿元,8年后的2016年底,这一数字变为1.64万亿。同样为熊市,证券业在2008年和201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72%和7.53%,这不能不说这与证券业资产越来越重有关。要知道,去年证券业取得了史上第三好的净利润,可见这一行业净资产已经不“轻”。

从国际视角看,2016年证券业净资产规模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2%,大约超过美国和日本一倍;总资产占GDP的比重为7.8%,远低于美国的30%和日本的20%。原因是,总资产中的1.4万亿客户资产不断挪用,33.77万亿元的托管证券更加不会计入总资产。

尽管净资产已经超配,如果考虑到证券业服务的是证券市值超过50万亿的股票市场,而且证券业不能动用1.4万亿的客户保证金,仅能通过自身负债来提升服务证券市场的能力,而债务融资规模又受限于净资产规模,似乎证券业净资产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是大多数证券业公司定向增发规模动辄数十亿元的原因。

焦点二:业务多元化是吸引社会资本原动力

自2012年,证券业开始了创新发展和大举负债经营的时代。在净资产大幅增加的同时,除去客户资产的总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至4.37万亿,2008年的这一数据不足1万亿,这得益于公司债和收益凭证等债务工具的应用。

当然,负债端的大幅攀升,得益于业务端的创新和多元化。如今,证券业的类贷款业务已举足轻重。2016年,证券业的利息收入达到381.7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这还没有计入给经纪业务带来的交易佣金,这都得益于数万亿规模的融资融券和股权质押业务。

实际上,2012年以来,证券业业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下降至32.1%,2008年和2011年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0.5%和50.61%,这得益于大量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比如融资融券业务,2012年利息净收入仅为52.6亿元。2016年,融资融券、收益权互换、回购等各项类贷款业务的利息达到381.79亿元。而在2015年,这一收入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591.25亿元,几乎达到2008年整个证券业全部收入的一半。

在2010年以前,投行业务几乎仅包含承销与保荐业务,随着并购业务的崛起,财务顾问业务的收入飞速发展,2012年证券业首次单独公布这一业务收入时仅为35.51亿元,而2016年的业务贡献即达到164.16亿元。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资管业务。随着通道业务的崛起,固收、量化、权益等内部业务条线日趋完善,这一业务的收入也取得不俗的增长。2011年是通道业务酝酿的元年,资管业务收入仅为21.13亿元,而2016年的这一业务贡献已达296.46亿元。

焦点三:盈利史上第三好的隐忧

尽管2016年取得史上第三好的盈利,但这一年也是证券业笑不出来的一年。“净利润史上第三,员工年终奖史上倒数第三吧。”这是一位券商副总裁的心声,虽有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

首先,证券业在这一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双遭腰斩。2016年,129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79.94亿元,同比下降42.97%。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1052.95亿元,同比下降60.87%;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519.99亿元,同比增长24.32%;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4.16亿元,同比增长19.02%,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50.54亿元,同比增长12.86%;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96.46亿元,同比增长7.85%;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68.47亿元,同比减少59.78%;利息净收入381.79亿元,同比减少35.43%;实现净利润1234.45亿元,同比减少49.57%。

其次,证券业在2016年取得史上不俗业绩的背景是,不但社会对证券业投入的净资产大幅增加、证券业负债大幅增加,而且证券业从业人员人数也大幅增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