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在产业链中的流通情况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1-01-25 16:59:3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东方财富期货

  花生和黄豆类似,既可以用来制作成豆制品而直接食用,另一个是用来榨油产生豆油和豆粕。不过作为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由于是否转基因把大豆分成豆一和豆二,豆一用来食用,豆二用来榨油,这样也导致了两个品种的需求比花生更容易分析。相比之下而花生的产业链包括食用和油用,也因此更加复杂,另外,花生由于容易长黄曲霉也更加不容易保存,对流通环节要求更高。本篇将介绍花生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流通的各个环节的情况。

花生产业链图

  1. 收获晾晒

  花生果在收获、流通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含水量较多,再加上后熟作用的影响,容易发生霉变和酸败。特别是花生是易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如果在收获、储存和加工等环节中被黄曲霉菌污染,将影响花生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出口贸易。花生刚收获时荚果的含水量为50%~60%,收获以后要及时晾晒以防霉变和腐烂。晾晒方法有田间晾晒和晾场晾晒两种。如果花生田间晾晒期间遇雨,则花生的商品品质和种子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2. 储存

  由于有果壳的保护,花生果更易于储存。但由于花生果对仓容的要求较高,其体积大约是花生米的2.5倍,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以花生米的方式进行储存。一般来说,花生果的水份低于10%时可长期贮藏。冬季空气湿度低于15%时,花生果可在小露天囤贮存,次年晚春则需转入仓内保管。目前我国大多采用室内装袋垛存来贮藏花生米。贮藏器具以编织袋、麻袋为好,避免用不透气的塑料袋贮藏。塑料袋贮藏会造成空气不流通,使花生米进行无氧呼吸,同时呼吸产生的水份和热量不容易散发,而使花生米发热霉变。

  3. 流通

  农户会首先选出种用和供烘炒加工的优质花生果,考察中山东一些地方农户自留花生比例甚至达到了50%。除了农户自留花生剩余大部分花生果需要进行脱壳处理为花生米,分级筛选出不同等级的商品米,然后分别销售各不同需求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压榨厂。花生的脱壳和分级筛选一般都是在各级贸易商、分选商处完成的。

花生的流通

  分选厂从农户或小商贩手中收购花生果,免费进行脱壳,根据所得花生米的品质对农户或小商贩结算。如果农户对价格不满意,也可以将花生米取回,但脱下来的花生壳要给到分选厂。花生壳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制造化肥、燃料等,市场价值在280元/吨左右。分选厂会对收购来的花生米进行筛选分级,在实际中使用的筛选尺寸主要有90mm,80mm,70mm。大于90mm,小于70mm的筛选比例较小。经过筛选的筛上大颗粒用于各级食品,筛选之后的筛下物主要用于榨油。

花生的筛选

  在流通环节中,下游加工企业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尤其是大型的花生压榨厂。压榨厂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油料花生米的挂牌收购价格。各类食品厂则根据所需要的商品花生对油料花生的质量等级差,在压榨厂价格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升水。分选厂和贸易商则根据压榨厂的价格,来倒算收购通货花生米的成本价格。所以在研究和跟踪花生市场时,需要密切注意大型压榨厂的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和到货、库存情况。

  4. 季节性特点

  花生贸易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每年9月新季花生上市,榨油厂业开始集中收购和加工,中秋之前和春节之前是两个购销加工的旺季。春节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购销和加工逐渐进入淡季。夏季花生的存储难度较大,一般花生的购销会在6月底前结束,压榨厂在7、8、9月的开机率处于年内最低水平。

花生上下游产业链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5. 贸易流向

我国花生贸易区域流向

  我国花生的贸易流向主要是从产区流向主要的加工区,加工成产品后再销往全国各地。东北产区辽宁和吉林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但是当地加工能力较小,需要运输至山东等省份进行加工。我国花生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和两广地区。其中山东、河南两省内的花生榨油产能占全国的70%以上。主要的花生油加工企业可分为集团企业、地方性企业和中小企业三类。以鲁花、益海和中粮为代表的集团企业占全国花生压榨量的比重在50%左右,地方性压榨企业的压榨量占30%~40%,中小企业占据其余10%~20%的市场份额。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